一眼就喜欢上江平
“我第一次到防城港,去了东兴,第一次过江平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当时,我就想要是能分到江平镇的哪个村就好了。”2008年初夏,蒙定福头一次到防城港。防城港的开发热潮和边海风物,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08年6月,即将大学毕业的蒙定福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作为广西第一批招录的大学生村官,他和459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投身到广西各地基层新农村建设之中。当时,他就“定向”防城港市,并成为当年防城港市的30名大学生村官之一。
2008年9月18日,蒙定福背着行李,从老家来宾市兴宾区城厢乡马上村委新三步村出发,到南宁、到防城港,然后到东兴,再返江平,前往黄竹村报到。当天,村支书吴就到距离村委6公里外的公路边将他接到村里。
“我们黄竹村是防城港市为数不多的自治区级贫困村,你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官。可让你这个大学生来做村官,真是太委屈你了……”一路上,吴就这么跟他交底。当时,黄竹村还没有铺水泥路,大雨过后的基耕路泥泞不堪。一路走来,随处可见陈旧、低矮的泥砖瓦房,让人感觉不到多少新农村的气象。
“农村条件艰苦不算什么,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一定跟支书一起好好工作,为黄竹村面貌的改变尽心尽力。”
到村委报到的当晚,蒙定福就给父母去了电话,告诉了父母黄竹村的一些印象。“作为家里唯一一个男孩,也是我们村(生产队)里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他能在城市里找个工作啊!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们就怕他连女朋友都难找啊!”说起当初儿子决定当村官的事,蒙定福的父亲蒙建生实情相告。
一定要坚持下去,做出样子来
村支书吴就年长蒙定福31岁,早年在柳州市当过五六年兵,第一次和蒙定福交谈,除用普通话,还可以用蒙定福的家乡话——桂柳话和他交流。在人生地不熟、村民只讲本地白话、客家话的黄竹村,这一点让蒙定福感到多了几分亲切。
“这是上级给我们派来的大学村官小蒙,是来为大家服务的,来帮我们一起建设新农村的……”刚上班的那段时间,吴就带蒙定福走村串户,每到一户人家,都这么介绍蒙定福。
“一个外来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到村里来?来村里干什么?是不是来镀镀金过一阵就走?”“连我们说的话都听不懂,他还能帮我们做什么?”听着村民们一连串的疑惑和“为什么”,吴就也只好宛转地用普通话“翻译”给蒙定福听。
“听支书说你是来帮黄竹村建设新农村的,口气那么大,你有本事把我这破房子搞好,我就服你!”下队第一天,吴支书带着蒙定福到村里一名姓何人家时,何大叔当着蒙定福的面,和他半认真半开玩地说。
村民们态度使得蒙定福下村前的那种激情一下被冲得很淡很谈。蒙定福说,那一天,他的情绪有些低落而迷茫:大学生村官之路能走多远?“儿子,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我就希望你一定要坚持下去,要做出样子来!”电话里父亲的话不多。
挂上电话,蒙定福拿过一张硬纸片,写了半包烟盒大小的“加油”两个字。他一边给自己打气,又一边在思考,到黄竹村,我到底能为群众做些什么呢?明天的工作从哪里开始?
为融入当地村民,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明天就开始学白话。
白天,蒙定福带上笔记本、相机、录音笔,跟吴支书或村主任江朝林下去走村串户。他一边工作,一边和村民现学白话。晚上,他听录音“恶补”白话。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