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中的重要作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现实途径。
做法: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把工会组织由城镇扩展到农村,把广大职工(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夯实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来宾市总工会从夯实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着眼,在把工会组织由城镇扩展到农村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
一、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各县市区总工会把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作为实施县市区工会工作目标管理和争先创优竞赛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抓好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推动乡镇(街道)工会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健全规范乡镇(街道)工会组织为基础,以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为根本,以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为重点,以提高依法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为关键,组织开展创建“六好”乡镇(街道)工会活动即: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好、组织网络健全好、履行基本职能好、指导帮助基层好、服务职工群众好、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好,提高乡镇(街道)工会整体工作水平。
二、在农村新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将工会组织的维权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中。适应各类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吸纳了大量农民工的新情况,来宾市总工会加强在农村新经济组织建立工会工作。组成市、县、乡镇三级工会业务骨干工作小组,制订工作方案,确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按照“边组建,边规范”的要求,使新成立的基层工会做到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制度、有职工活动场地、有工会资料档案。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各县(市、区)的农村新经济组织(联合体)都相继成立工会组织,使工会组织由城镇扩展到农村,把村域企业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并利用村级工会组织这一平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
思考:充分发挥工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方法手段和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
工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需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从转变观念着手,夯实工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具体来说,要做到“六克服六树立”:克服重经济管理、轻社会管理的思想,树立“两手都要硬”的观念;克服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的思想,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克服重管理防范、轻服务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观念;克服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的思想,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观念;克服重事后处置、轻源头管理的思想,树立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和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观念;克服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的思想,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观念。
二、创新方法手段,使工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取得更好实效。服务职工群众,最大限度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成果,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工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扩大影响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方法手段上,要着力抓好“七个转变”:从运用传统的管理办法向运用现代信息等办法转变;从单向管理向多方面协调管理转变;从重防范控制、轻服务协商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从“捂、推、拖”的方式向“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方式转变;从群众“上访”向干部“下访”转变;从注重事后处置向关口前移、从源头加强治理转变;从偏重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转变。
三、加强能力建设,为工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支撑。工会组织是我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群众团体,工会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具有其他民间社团不可比拟的整合各方面资源的巨大能量,工会组织不仅能激活民间资源,还能扮演社会群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角色,从而能在化解社会矛盾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努力提高基层工会组织能力,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的保证。要大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结构;着力提升工会领导的社会管理能力;加大工会对社会管理资金投入,加强社会管理项目建设。
(刘军 徐万标 作者分别为广西生产力学会会长、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