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8月17日讯(记者陈琳燕 通讯员陈琦)在今年第13号台风“启德”到来期间,钦州海事局认真贯彻落实广西海事局和上级有关部门防台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对防抗台风工作的领导,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认真准备、周密部署,把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本辖区船舶、港口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2年8月16日,钦州海事局接到第8号台风“启德”消息后,按照廖建峰局长要求:按“宁可防而不来,不可来而无备”的指导思想和“早准备、早检查、早安排、早落实”的防台原则,严阵以待,全面进入临战状态,24小时待命。根据台风情况和《钦州海事局防台应急预案》,钦州海事局分别于16日10:13时启动Ⅳ级响应、16日13:30时启动Ⅱ响应,主动做好防台准备工作。
钦州海事局值班中心按《预案》要求及时进入待命状态,保持手机、VHF、电话24小时畅通,每间隔一个小时通过VHF16频道,向在港船舶、单位及有关单位播报台风最新动态,通过短信平台及时向渡口渡船和港船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辖区内各在港船舶、码头及有关单位做好防台准备工作;通知钦州辖区在建码头、钦州港水上水下施工单位尽快落实防台安全措施。
为确保船舶及时安全避风抗台,8月16日钦州海事局出动海巡艇对钦州港内防台锚地锚泊防台的船舶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对在港船舶加强了宣传,共检查船舶62艘次,发放防台资料130份,确保避风船舶能够按指定的锚位、泊位有序的进入防台位置。检查中重点做好危险品、小型船舶、工程施工船舶防台措施的检查、指导和督促落实,同时落实对港口、航道和锚地船舶的监管,提前做好辖区船舶、设施防台各项准备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和防台薄弱环节,及时妥善处理。
针对台风“启德”即将到来,钦州海事局结合AIS、CCTV等系统,合理对钦州港避风内锚地的进行规划管理,提早组织好船舶的择地锚泊,尽力避免因锚地条件限制造成的船舶走锚搁浅、碰撞沉没险情与事故。对于已经到锚地避风的船舶,钦州海事局详细掌握船舶的避风抛锚位置、联系方式和防台措施。
为加强对辖区锚地内防台锚泊船舶的管理,确保台风期间辖区安全,8月16、17两日,钦州海事局值班中心继续派出海巡对辖区内锚地、临时停泊区的锚泊秩序进行了检查,对锚泊存在安全隐患的船舶进行指导,协调船舶锚泊,并对船舶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必须在规定的防台锚地或停泊区范围内锚泊;二是锚泊船之间应留足安全距离;三是锚泊期间按规定显示相关信号;四是锚泊期间要加强值班,随时注意周围水域情况;五是危险品船舶应在指定水域锚泊。经过此次检查,有效确保了台风期间辖区安全形势的稳定。
为了确保人命财产在防台期间的安全,提高海难救助的反应速度和能力,钦州海事局加强了在防台期间的搜救准备工作,对所属监督艇“海特191”、“海巡191” 、“海巡1912”、“海巡1913”、“海巡1915”“海巡1916”“海巡191-1”“海巡19101”“海特1911”加强了管理,并将“海特1911”“海巡19101”“海巡191-1”带上码头防台,其它确保船艇技术状况良好。同时,严格船员值班制度,确保其处于适航状态,保证能及时出动抢险。台风期间,执法人员和海巡艇全体船员保持24小时在船值班,并保证海巡艇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准备接受严峻的考验。
台风来临时,钦州海事局在做好现场监管、落实防台措施的同时,派专人做好防台工作的上传下达工作,及时跟踪台风动态,通过互连网和气象局了解台风信息,每一个小时将台风信息发布给辖区各有关单位和船舶,及时通过VHF、电话等联系方式了解港内外船舶锚泊情况及港内外海面情况,每两个小时将辖区防台工作落实情况上报告给广西海上搜救中心。
截至目前为止,钦州海事局在防抗第13号台风“启德”过程中,参与值班和一线执法工作人数已达到195人次,派出执法船艇10艘次,出动执法车48辆次,组织指挥运输船舶进入安全水域避风93艘次,其他船舶50艘次,转发气象信息29次5960余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