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池屯里的天琴弹唱表演。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摄

板池屯里,能弹善唱的女子比比皆是。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摄
天琴世家出板池
虽然农忙时节,在板池屯的小舞台上,村里的天琴弹唱文艺队还是给记者亮出他们的绝活。几位身着黑衣壮族服饰的女子端坐一排,手抱天琴、脚摇铃铛、边弹边唱,《壮族迎客歌》《庆丰收》……清亮动听的多声部和声,铃声与琴声合鸣,原生态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
今年11岁的农金铃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人美歌甜、逗人喜爱的小姑娘告诉记者,她从小就爱唱歌。小时候跟着妈妈学唱歌,后来向村里的天琴祖师、天琴艺人学天琴,为了学唱更多的歌,小金铃就跟着影碟练唱。唱得多了,在龙州就有了“小百灵”的美称。
在村口,挂着“天琴世家”牌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金龙镇岑智安副镇长告诉记者,房子的主人李绍伟是天琴世家传承人,不仅制作天琴,也擅弹天琴,女儿李海燕还是龙州壮族天琴艺术团的主唱。当年,天琴弹唱第一次亮相国际民歌艺术节,在让世人惊艳的同时,也让李海燕以及她的天琴女子组合一夜成名,成为板池屯的骄傲。
村民告诉记者,当地人把自己制作的天琴叫鼎叮。这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民间弹弦乐器,传说是人与上天沟通的一种工具,所以得名天琴。壮家人爱唱歌,农闲时候,身着黑色壮族服饰的天琴女子,淡妆素裹,手抱二弦天琴,脚摇铃铛,边弹边唱,她们用歌声表达心中的喜悦,歌唱上天赐福,歌唱丰收果实,歌唱男女爱情,歌唱一切美好的事物……

板池屯的农家,大都摆放着纺织机。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摄

美女与壮锦。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摄
美人如玉 心灵手巧
除了貌美如花,能弹会唱,板池屯的姑娘媳妇还有绝活,那就是纺织。刚还在村中小舞台弹唱的李素英,放下天琴回到家里,就是“织娘”。走在李素英的两层小楼,织机摆在客厅,成了最显眼的家具,色彩绚丽的“吉祥如意”和“双喜”字样的壮锦被面和条形巾等作品,就挂在桌旁。
李素英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板池屯人,丈夫因为喜欢这里,便入赘过来了。织锦和弹唱,都是家传的。平时唱歌弹琴,参加村子里的排练,很开心。除了种甘蔗,织锦也是挣钱的活计,和几个姐妹在龙州县里开了店铺,专门销售手工织的壮锦艺术品。
墙上一幅三代美女戴头巾、着黑衣裙、抱天琴的合影,让记者啧啧称奇,李素英说,年长的是母亲,织了一辈子的壮锦,弹了一辈子的天琴, 12岁的大女儿,也在学天琴,还曾经成为龙州天琴美女挂历的模特。4岁的小女儿,模样俊秀可爱,眼珠子黑得得葡萄。从舞台弹唱到回家织锦,李素英都带着她,相信这样的耳濡目染,长大了也会是聪明伶俐,手艺精巧的美女。
临走时,岑智安副镇长一再叮嘱,正月十一侬垌节,一定要再来!那时,舞龙舞狮舞花凤、斗鸡斗画眉抛绣球让人应接不暇,弹天琴吹啵咧敲龙凤锣,也会让你大饱耳福。更重要的是,不仅外出打工的姑娘会回来,越南的小伙也会来到板池屯——为的就是能看到美丽的天琴美女。是啊,素净黑裙,窈窕身材,恬静中带着笑意,弹着天琴,吹着啵冽——只有板池屯的天地灵气,才孕育了这里的美人如斯!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