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看边疆]北仑河畔:“互市边贸”规模化发展(图)

北仑河畔的越南商人黎氏选。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 摄

上午8时,通过口岸的“跨国经商”族。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 摄

上午8时,口岸上行色匆匆的“跨国上班族”。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文书 摄

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金献 伍永志 覃文书

千帆尽举北部湾,龙腾虎跃试验区。8月17日,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在东兴市按下全面启动的按钮。8月23日,“科学发展基层行 沧桑巨变看边疆”采访团来到东兴,感受试验区“热火朝天”的边境互市贸易景象。

行走在东兴的街道上,越南特色的独幢楼鳞次栉比,到处可见“推进东兴国家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的标语;“华美达广场”“红木产业园”等项目工地上,挖掘机、泥头车车来车往;站在北仑河畔,满载的货船依然忙碌穿梭于中越界河之间;起货装货的中越边民们在码头上熙来攘往——不论现在或将来,作为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河相连的口岸城市,东兴仍将唱响“互市边贸”这一区域发展的主旋律。

东兴口岸:跨国上班经商族  每天突破万人

上午8点,记者来到东兴口岸,进出口岸的人络绎不绝、行色匆匆。在越南芒街做服装生意的龙先生说,每天从东兴到芒街朝九晚五跨国经商,已经5年了,每年大概有十多万元的收入。经营小家电的朱先生来自浙江,在芒街开有门面,已经习惯了天天出入境、跨国上班的日子。

常在口岸周边兜售白虎油、香水等小商品的黎氏选说,每天上午8点从越南芒街过来,晚上8点收摊回家。这段时间,到东兴、越南旅游的人很多,自己的生意也好很多,家里及两个孩子的日常支出就靠自己的小买卖收入了。

东兴口岸属国家一类口岸,其对应口岸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芒街口岸。经过近20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东兴口岸查验大厅面积为2500平方米,查验通道有24条,通关速度4秒/人次,通关能力2万人次/天。据统计,2012年1-4月份,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为100.73万人次。如今每天从东兴口岸出入境的“跨国经商族”和“跨国上班族”已突破万人,仅次于深圳罗湖口岸和珠海拱北口岸,位列中国边境口岸出入境人数第三。东兴口岸中国人和越南人比例约为四比一,中国人多从事服装生意,越南人则善兜售香水、白虎油等小件商品。

点击查看专题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