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以绿色拥抱世界——南宁市10年科学发展之路(图)

  面向东盟大开放,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和“首善之区”

  南宁,是一座开放之城。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11国搭台,19亿人唱戏,70亿人喝彩。“10+1>11”这一美妙的不等式,在“绿城”奏响和谐共赢、气势恢宏的多彩华章。

  盛会举办8届,共有42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500多名部长级贵宾来到南宁出席盛会,31.6万名客商参会,贸易成交额116.9亿美元。目前,东盟10国已有5国在南宁设总领馆。

  “南宁渠道”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和践行中国国家战略的新舞台。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南宁,作为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被推到了最前台。打造成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和加工制造基地;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埌东新区巨变后,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南宁……人们看到了一个开放奋进的城市。

  2009年,南宁又绘制出新的蓝图——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广西“首善之区”。

  “首善,即是最好之意。南宁要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就是要成为‘广西最好的地方’,让老百姓快乐幸福地生活。”市长周红波说。

  创新争先,南宁人精神焕发。铸造“首善发展”、“首善地位”、“首善产业”、“首善环境”和“首善和谐”,为壮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民生领域大手笔

  让百姓看得见“幸福”

  南宁,是一座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城市。

  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过去的10年,是南宁市的“黄金10年”,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百姓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几年,每年实施关乎百姓生活的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让数百万南宁人尽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叶挺隆是马山县原百货公司干部,原本一家三口住在仅30平方米的旧宿舍内。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马山县原百货公司在企业改制的同时进行危旧房改造,叶挺隆获得了10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

  “危房拆掉后,新建的楼房改成楼下是商铺,楼上是住房。我们既可以经营,又有新房住了!”叶挺隆说。

  1994年,南宁市开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成为全区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最早的城市。2003年又开始建设廉租住房,2008年启动限价普通商品房建设,2009年启动危旧房改造,2010年开始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30日,南宁市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0多万套,共解决11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惠及约35万人,成为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及供应量最大的城市。

  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2009年以来,南宁市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力度,帮助了许多困难群众找到创业之路。

  罗允华是2010年南棉的下岗职工。在星湖路北一里创业街,他经营着自己的外贸名店,每个月有约2500元的收入。“这里的铺面每个月租金是450元,而类似的铺面,市场价至少要每个月1500元。这多亏了政府帮忙!”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3.54万个,帮助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8.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今年,南宁市再出“大手笔”,安排民生资金共244.06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65.7%。其中,45.86亿元用于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

  “政府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惠民工程,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兴宁区东沟岭居民梁梅清说。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