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注于制作绣球的女人们。
到旧州旅游的台港游客接受记者的采访。
绣球之乡 展示壮族文化原生态
旧州是靖西原县城所在地,也被誉为绣球之乡,全国最早的壮族生态博物馆就建在这里。博览馆与旧州古镇相得益彰,既有采集民间实物的民族服饰、生产工具等,也有古民居、古戏台“壮音阁”、绣球一条街等原状保护,更有民间工艺、民间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每到三月三、端午、牛魂节等节庆,旧州街上便会上演一出出壮族民俗、原生态歌舞、“非遗”展示等文化大戏。
绣球是壮族人表情达意的信物。旧州古镇500多个家庭,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他们坐在门前或屋里,或制作球瓣,或绣单片,或填充木屑。据了解,制作15厘米的绣球,需天2天,每个绣球售价50元,在农闲之余制作绣球,每人每月可增收600—700元。
旧州镇上的黄肖琴老人,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她所擅长的壮族堆绣工艺,目前还无人企及。在黄肖琴的家里,做好的绣球摆满了展示柜。黄肖琴的媳妇赵金玉告诉记者,婆婆是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到县里去上培训班和教年轻人成了她主要的工作。赵金玉介绍说,旧州的绣球都是订单收购,每个门面既有制作工艺的展示,也会直接将成品零售给游客。
建于明清时代的文昌阁耸立在鹅泉河中的小岛上,河水倒映着文昌阁的飞檐翘角,三三两两的家鹅在河边觅食,场景恬静而富有生气。在这里,记者碰到一个来自台湾的旅游团。已经七十高龄的黄先生对记者说,20年前就到过桂林,这次是从友谊关到大新,再到靖西旧州,广西变化很大啊,路通了,建设也好了。“来到绣球之乡,感觉这里的村民很幸福,民风也很淳朴,喜欢这里。”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