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中国-东盟博览会:全方位务实合作

重点合作领域不断深化

自2001年召开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确定双方重点合作领域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双方重点合作领域涉及农业、交通、信息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环境等11大重点领域。

为把11国领导人确定的11大重点领域的合作落到实处,从第四届博览会起,每届选择一个领域作为主题并举办论坛,开展部长级磋商对话,务实推动合作,让博览会散发出持续的影响力和巨大的辐射力。

路通财通。经贸合作,交通先行。第四届博览会“顺势”选择了以港口合作为重点主题,举办港口论坛,11国交通部长就中国与东盟推动港口发展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广泛共识,对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中国与东盟信息通信领域合作,第五届以“信息通信合作”为重点主题,举办了中国-东盟电信部长论坛和中国-东盟电信周,成为当届博览会的一大看点。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评价说:“这无疑将推动本地区的经贸合作及相关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环保产业被各国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第八届博览会以“环保合作”为重点主题,举办了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启动了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主任唐丁丁认为,“环保合作为‘南南合作’开辟了一个新模式。”

博览会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社会人文交流也结出累累硕果。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暨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晚会,明星大腕云集,星光璀璨,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艺术交流的盛会;高尔夫球精英赛、“网球之友”联谊活动、中国-东盟媒体汽车拉力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双方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受到各方好评。东盟秘书处文化官员阿利夫说:“人文的合作交流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它是中国-东盟博览会长久举办的感情和文化基础。”

长效机制确保合作深化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系列论坛、会议和相关活动,为双方在经贸、人文等领域全面合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在第八届博览会开幕式上揭牌的“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少年合作交流提供了具体平台和场所。通过博览会,建立了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等交流培训机制,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等促进合作机制,中国-东盟港口合作机制、中国-东盟海关与商界合作机制、中国-东盟质检部长磋商合作机制、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合作机制、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机制、中国-东盟电力合作机制等磋商对话机制。这些长效机制为双方开展互利合作,解决合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提供更多保障。

博览会举办的高层次论坛,通过了一系列以“南宁共识”、“南宁宣言”、“南宁倡议”命名的会议文件,开辟了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南宁渠道”。

中国原驻东盟大使佟晓玲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在多领域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搭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多领域合作平台。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