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五个打造"促跨越——记崇左市科学发展之路(图)

特色产业:“白”“黑”“红”“绿”交相辉映 

9月8日,扶绥县渠旧镇渠吞村村民黄国华在甘蔗地里忙碌。今年初,屯里实行了土地流转,并实现了甘蔗的节水灌溉,他的20多亩甘蔗长势喜人,亩产有望从4吨提高到6吨,“今年的甘蔗又将是一个丰收年。”黄国华说。按保守的每吨收入500元估算,他家今年甘蔗种植收入将超过7万元。

崇左有“中国糖都”的美誉,“五分天下有其一”,中国每5公斤糖就有1公斤产自崇左。甘蔗是上天对崇左的馈赠,如何充分利用好甘蔗资源,实现甘蔗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是崇左人苦思冥想的问题。经过实践,崇左人闯出“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的新路子。龙州、江州、扶绥,各县(区)蔗农纷纷自发实施土地流转,有评论认为,“小块并大块”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土地革命”,开创了中国土地流转新模式,实现了甘蔗的规模化种植,帮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敢为天下先的崇左人又一次傲立潮头。

随后推行的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田间套种等现代农业模式,也为农民增收打下基础。今年上半年,崇左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44元,继续高居全区之首。

在产业的另一端,崇左致力于发展循环高效的制糖产业,把每根甘蔗“榨干吃尽”。崇左多家糖厂建起“甘蔗-机糖-糖蜜-酒精-生物肥-回田种蔗”的循环产业链,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列入自治区清洁生产示范试点企业的东亚集团5家制糖企业均通过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成为广西首批5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之一。

立足于糖业,又不满足于糖业这一根支柱。如今,崇左利用丰富的锰矿资源、红木资源及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锰矿产业、红木产业及生态旅游产业,形成白(糖业)、黑(锰矿)、红(红木)、绿(生态旅游)四色交相辉映的产业格局。2011年,全年接待游客806.48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总收入51.65亿元,同比增长37.7%。旅游产业已成为崇左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市长黄克说:“按照特色产业强市规划,崇左大力推动‘三个300亿’产业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糖业循环经济、锰业循环经济、有色金属及建材化工等加工业总产值均达到300亿元以上,使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