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东向发展天地宽--记梧州市10年科学发展之路(图)

“取”“舍”智慧,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梧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对项目、资金的流入十分迫切,但梧州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在引入的重大项目上设置了较高的环保门槛,而且在近年来节能减排过程中措施有力,在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2011年单位GDP能耗却是广西14个地级市最低的。 

以往说起陶瓷产业,人们容易与烟雾缭绕、空气污染联系在一起。但藤县中和陶瓷集中区却另有风景:园区已投产的陶瓷企业均已安装先进的废水处理和循环用水设备,新舵陶瓷公司一期建设用在环保方面的投资便超过1500万元。入园企业均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最大限度降低物料和能源损耗。经藤县工业管理部门实测,园区企业的陶瓷产品(吸水率在0.5%之下),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0.275吨标煤/吨产品,单位产品综合电耗为260千瓦时/吨产品,低于建筑陶瓷能耗限额先进值0.3吨标煤/吨产品。 

“梧州要提高引资门槛‘挑商选资’,重点考虑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污染少的产业。”刘志勇说,藤县中和陶瓷集中区不仅是生产基地,也要成为研发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综合处理废品废料基地,真正实现东部陶瓷产业的“完全”转移。 

梧州生态环境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8%,荣膺广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十一五”期间建成12座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3%和100%。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顺利通过国家“圈区管理”验收,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江河水质达标率、省界界首江河断面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保持100%。

用活政策,肇梧战略合作共建试验区

9月12日,骄阳似火,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的新盈特钢公司一片忙碌:从全国各地运送来的废旧钢铁经过粗炼、精炼和连铸等生产工艺,摇身一变,成为高附加值的不锈钢板坯,然后输送到园区内的丰盈公司进行深加工,伴随着“轰隆隆”的轧机声,一卷卷不锈钢薄板正源源而出,几近丢弃的“废物”转个圈成了“宝贝”。目前,梧州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共有新盈特钢、永达钢铁、金海不锈钢等10多家企业入园,形成再生不锈钢板重熔-热轧-退火酸洗(半成品)-深加工(冷轧)型材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梧州对以再生资源为龙头的产业布局进行精心谋划:再生铜、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和再生塑料,再往下延伸到铝塑、铜塑、电缆、不锈钢制品,包括压缩机、电冰箱等都可以吸引过来。这个产业链从最初的拆解、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甚至到交易市场都完全涵盖。

梧州用活用足政策也体现在进一步拓宽开放合作上。去年12月16日,梧州市与广东肇庆市签署《肇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以梧州-肇庆两市交界为轴心,沿西江两岸各划50平方公里共100平方公里建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两市磋商决定,运作模式由粤桂双方共同组建试验区管委会,按同等比例出资成立投资开发公司,负责试验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和运营等。试验区实行利益共享机制,产生的税收和其他收益由两省(区)各占50%分享。到2015年,试验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

今年5月,梧肇两市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试验区从提出概念、落到行动到获得两省(区)支持,用时不足一年。目前梧肇两市已建立合作办对接会、分管副市长协调会、市长联席会3个层面的工作协调机制,确定首期启动试验区10平方公里,今年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24个项目(事项)。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