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园区
产业集聚效应提升
10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不断进驻和支柱产业加快形成,防城港市工业园区建设正在大步向前迈进。防城港市市长莫恭明说,凭借优越的发展条件和国家、自治区的重点支持,未来几年该市将迅速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超五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城市面貌、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现在,全市已经形成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等6个工业园区,其中企沙工业区和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列入自治区11个重点产业园区范畴。
工业园区承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集聚效应显现。2011年,全市6大园区入园企业8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3.56亿元,同比增长39.55%。特别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2010年成为自治区重点推进11个产业园区中首个突破百亿元的园区;2011年底,入园企业数、工业产值、税收比建园时分别增长了77倍、110倍、300多倍;今年前7个月,工业产值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29%。
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提高了防城港吸引投资的能力,今年先后引进总投资128亿元的广西科元新材料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防城港海工装备制造、总投资60亿元吉阳控股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及金源镍业、信润石化等一批超百亿元产值的项目。
以园区作支撑,防城港市勾勒出未来5-10年的工业发展崛起图,将打造出5个500-1000亿元的临海工业基地,即钢铁精品基地、有色金属基地、粮油加工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
敬海敬山敬人
“海洋文化名市”显新姿
“山、海、边、港、民(俗)”,“三岛三湾”,是防城港市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防城港市把建设“海洋文化名市”作为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实施“文化旅游旺市”战略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四项战略举措之一,提炼和大力弘扬“敬海敬山敬人、开放开明开拓”港城精神,以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主题文化品牌。
围绕建设“海洋文化名市”,防城港市首先深入挖掘提炼以伏波文化为重点的厚重历史文化、独特的京族哈节为重点的民俗文化、浓郁的中越边关文化、优良的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国际海上龙舟节、京族哈节、金花茶节等系列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打响品牌。
其次大力弘扬“敬海敬山敬人,开放开明开拓”港城精神。其内涵就是发扬防城港人世代崇敬海山、保护自然的历史传统,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境界来谋划和推动防城港的发展。
第三是发展“上山、下海、出国”特色旅游。今年举办的历时20天、行程6000多公里的城建旅游大篷车,在深圳、福州、温州等沿海城市反响强烈;“上山、下海、出国”等特色旅游趋旺,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8%、24.2%和34.9%。
最后是狠抓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改制改革基本完成,“知行合一”全民读书活动、“边海文明示范带”、中越边民文化交流等成为该市文化发展繁荣的新特色,一批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建成,文化的春风惠及广大市民。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