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记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建民(图)

曾建民(中)指导学生做实验。(资料图片)

广西新闻网记者 刘琴

开学伊始,广西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091班班长熊言柏欣喜得知,新学期,曾建民教授将用英语为他们讲授《模具设计与制造》,这让他喜出望外。因为在他的专业课学习中,这还是第一次。

9月10日教师节晚上,他与班主任一起,给正在实验室工作的曾教授送上一个果篮。没想到,第二天,曾建民又将果篮带到宿舍,分给所有同学。

“一切为了学生。”曾建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曾建民常说,大学的职责是培养人。他认为办学校与办企业很相似,企业的产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企业要生存,产品得有市场,质量要好;而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同样,学校要办好,办学目标要针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质量要高。但两种产品之间有显著的区别:企业的产品用坏就扔掉了,而人才具备二次自我开发和创新的能力。一名优秀人才,将来可能成为企业的领袖,甚至可以引领行业的发展。而大学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为一院之长,曾建民十分注重学生质量的培养,他提倡把产学研与学科建设密切关联,开设企业课堂,鼓励本科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科研导师。他自己也带了3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探索专业交叉的培养模式。在曾建民的倡导下,每周三晚,学生们会举办学术论坛,分享一周所学、所惑,以达到“一人所学,多人所用”的学习效果。

在学生心中,曾建民亦师亦父。一次打排球,一位学生不小心扭伤了脚,肿得厉害。曾建民第一时间带他到医院就诊,帮他挂号,跑上跑下,帮他拍片、化验、取药,还炖了鸡汤给他送到宿舍。

某重点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问曾建民的研究生袁渡,一个月能见到导师几次?袁渡自豪地说,曾老师与别的老师不一样,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特别多,只要不出差,他都在实验室。不仅如此,他比我们还去得早、回得晚。我经常看到信箱的电子邮件,时间显示在半夜两时多发给我的。

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务实、谦虚的品德,让曾建民从一名翻砂学徒工,成长为材料学教授。他曾获得多项殊荣:国家发明三等奖、航空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优秀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当选十八大代表后,他谦逊地说:“我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只是凭着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做好每一件小事。”

“问题不在于大小,能解决就好。”这是曾建民多年的信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