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融入区域经济做好咨政服务

“1+1+1”模式 催化成果

用“创机制强队伍”来概括河池市委党校科研咨政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或许较为恰当。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创立的“1+1+1”模式中,即一道主攻题,一套新制度,一题一强队。

一道主攻题。党校科研的生命力在于服务中心工作。他们改变学校科研与市情市策研究分离的做法,从年度规划到项目筛选到力量投放,都始终聚焦全市工作中心任务和重大问题进行选题,这使该校科研咨政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量质提升和教学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2011年,他们围绕河池深入实施 “一区两带”总体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开展调研活动,完成的调研成果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也转化为新讲题,促进了教研咨一体化。

一套新制度。首先,建立示范新制度。在推进科研咨政工作中,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走出去沉下来抓科研项目,参加调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例如2011年,学校领导班子共主持和参加调研活动9项,发表在各类报刊文章8篇,获奖15篇。其次,建立经费保障新制度。他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科研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再次,强化考核激励新制度。在完善基本科研咨政任务和管理责任考核基础上,修订出台了《中共河池市委党校科研资助与奖励规定》等五项科研咨政管理和激励制度,并取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执行,激发了活力,促进了科研咨政成果的增量提质。

一题一强队。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培养学术带头人,组建了科研团队。为高质高效地完成各类科研咨政研究项目,该校确定了一题一队的团体研究法。以专业为基础,以“专家牵头、骨干教师为主导、年轻教师为主体”的办法组建科研咨政研究团队。由于研究团队专业对口,结构优化,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梳理出攻克难关的思路和捷径,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此外,为加大科研咨询成果的转化力度,河池市委党校,积极探索教学教研咨一体化的有效载体。为提高研讨会的规格和扩大影响,从2010年他们与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理论研讨会。从2004年河池市党校系统“河池市全面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到2012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产业开发扶贫论文交流会”,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共举办了7次全区、全市或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