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讯(记者 石钖)据不完全统计,仅南宁市就有上百万健身大军,还有200多支社会民间文艺演出队,他们的演出场地既少又简陋。然而,一些公益文体设施除了重大活动之外,常常处于“冬眠”状态。面对这一状况,今年广西“两会”上,政协委员钟海秋建议尽快出台广西及地市文艺体育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有关规定,稳步开放公益文体设施,服务社会民间组织。
目前,我区已登记的社会民间组织有上万个。这些民间组织,有的是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有的是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参与者有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者。他们自办文艺演出、自办各种球赛、联欢会,或参与较大型的比赛。有时还无偿地举办文化下乡、扶贫演出及慰问部队等活动。
钟海秋委员提出,这些社会民间组织演出场地非常简陋,公园里,马路边,草坪上,常常是用木板临时简易搭建的“舞台”,或在上面盖一层红地毯。这些“舞台”往往高低不平,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演员们在台上扭了脚、摔了跤是常有的事。
一方面是人民群众为文艺活动场地而烦恼,另一方面是公益文体设施长期处于“冬眠”状态。面对这样的状况,钟海秋呼吁,首先应充分认识社会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其次,应尽快出台广西及地市文艺体育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有关规定;再次,要以法规的形式保证财政足额补偿因设施资源共享带来的设施损耗与管理成本增加的支出。加大力度,稳步开放公益文体设施,服务社会民间组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