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魏 恒
为时9天的自治区两会已经落下帷幕,代表委员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的形象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用他们的笔头和镜头,记录下了一个更清新、更务实、更开放的新广西。
会风更清新
“政府工作报告大幅‘瘦身’;分组讨论,代表委员直陈问题,少了‘照稿念’,多了‘掏心窝’;工作部署,避免喊口号,‘实’字当头,”新华网23日报道指出,“此间正在召开的广西两会刮来一阵清新之风。”
报道援引盘福林代表的话说,过去代表们发言时总是先正面评价一番报告,然后谈自己工作,最后再提建议,十几分钟过去了,可能还没有说到实际内容。但是今年两会,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少了。
人民网题为《南宁代表团发“2分钟限时令”树务实会风》的报道说,“各位代表争先恐后抓紧时间进言献策,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尽管缩短了个人发言时间,却大大提高了发言的速度和效率,代表们的讨论也更深入”。
市民群众对于会议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节俭办会认真开会的作风也给予高度赞扬。“没有摆鲜花,没有铺地毯,没有气拱门。”在南宁市民族广场散步的吴大爷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往年一开两会,人大会堂附近的道路会比较拥挤,他都不愿意出来散步,“今年开会的车变少了,管理方面也做得挺好,就和平常一样”。
履职更务实
人民日报22日刊文称,在今年的广西两会上,代表委员有“三多”:事前调查研究多,关注基层问题多,聚焦民生领域多。“他们把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履职的重点……一份份议案和提案都彰显了代表、委员们的民生情结。”
《政协委员支招城镇化:给农民提供房贷帮其安家》、《一位代表的“美丽广西”实践》、《广西重视提案办理工作 提案建议超过八成被采纳》……新华网、中国广播网、法制日报等媒体对代表委员务实履职的表现予以充分关注。
人民日报记者庞革平就发现,代表们越来越敢说真话了。他举例说,韦晓新代表发言直击要害:“要减轻基层群众的就医负担,为什么不把药品招标采购权下放至县一级呢?”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徐志翔已是第七次参加自治区两会报道。这几天采访,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李洁唯代表。“她长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今年两会把相关研究课题带到了会场,这样的代表是我们喜欢的。”
格局更开放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网事”?如何借网问政?人民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参加广西两会的代表委员。
“微博时代,广西各级党政部门不能缺席。”黄健委员说,“应改变传统的舆论管理思维,积极发挥新媒体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新社接连发出《广西加强引入港资、港企 新书记强调开放》、《广西“新”书记见香港“老”朋友谋合作》、《广西政协委员吁设桂港经贸园促合作 港企积极回应》、《澳门委员建言中葡论坛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强强合作》等稿件。多名来自港澳的政协委员和列席贵宾表示,对桂港、桂澳合作“信心很大”,会全力促进广西对外开放合作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来自贺州、梧州、贵港、玉林、崇左等地的代表,则成为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等媒体争相采访的“人气王”。靠拢粤港澳、加强产业合作、迈向国际化市场……这些热门话题在两会期间不断发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