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全世界消费者的节日。一些消费者权益在受到侵害时,因拿不出确凿证据、渠道不畅成本太高、程序繁琐漫长等原因,有的嫌麻烦放弃维权,有的计算成本得不偿失,也有人坚持维权、却屡屡陷入“囧途”。广西新闻网、广西手机报推出“你的家电,我来维权”活动,如果您在消费过程中如果遭遇了欺诈、或者购买的家电存在质量问题,欢迎您发送短信到106580007832手机报互动平台,报料您遭遇的消费陷阱。记者将第一时间跟进报道,帮您维权。
【3.15消费维权】
维权路“囧”为哪般?
---------
消费者维权屡陷入“囧途”。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重执法、监督、惩处环节,在全社会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氛围,让商家不敢再昧良心,让消费者不再因维权头疼。
▲维权投诉不必干等3-15
南宁12315工作人员介绍,在往年3-15期间接到的投诉中,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因为想等待这天到来,却使产品过了保修期限,或因时间较长,有效的购货票据丢失,无法出示凭证等。消费者在应知或已知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若超过了1年有效申诉期才进行申诉,根据相关规定,工商部门将无法受理。在此,工商部门特别提醒消费者,应当树立“天天都是3-15”的意识,遇到问题及时投诉,不要错过最佳的处理时间。
▲维权路“囧”原因不少
“拿不出确凿证据,是维权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婕说。杜婕认为,维权费用高、渠道不畅,也阻滞了很多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目前,解决消费纠纷的主要途径有协商、消协调解、行政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五种。有代表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商家和消费者友好协商。“维权困难,程序也太复杂。”现实中,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侵权行为的维权途径缺乏明晰规定,致使消费者往往求助无门。
▲从市场“病根”入手
商家急功近利,监管流于形式,消费者患得患失……代表委员认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公平、诚信的市场氛围还没有真正营造起来,在这个阶段必须重执法、监督、规范、惩处,从“病根”入手逐渐打造健康市场环境。“受侵害的消费者应勇敢捍卫自身权益。”杜婕说,消费者越是嫌麻烦、不当回事,越是滋长部分商家侥幸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