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介绍说:桑树全身都是宝。桑叶可养蚕,果实可食用,桑枝能编藤篮,还能粉碎种食用菌,最后的废料还能肥田。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广西网视的摄像记者正在拍摄枝头上累累的桑葚。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图为南阳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循环示意图。因为处理工程是隐藏式的,整个村子里看不到有污水的迹象。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广西新闻网宾阳3月30日讯(记者邓昶 覃雄 李晟)南阳村位于桂海高速路宾阳县古辣镇的出入口旁,是一个只有62户,约310人的小村。该村有山林570亩,耕地572亩。这些耕地中,有242亩水田种植古辣香米,有330亩种植桑树成为桑园。
近年来,南阳村依托桑蚕协会,大力实施“科技兴蚕”工程,通过改良品种,推广新技术,不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桑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科学种桑养蚕技术水平。该村年平均养蚕13批,平均每张产茧40公斤,全村每批产茧可达6000公斤,年产值近260万元。种桑养蚕已经成为宾阳县古辣镇龙额村委南阳村的主要经济支柱。2011年,该村年人均收入达7800元。
广西新闻网走基层采访团一行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来到南阳村的时候,正值村里的桑园结果时节,那些食用果型的桑树夹杂在房前屋后的竹林果园里,紫黑的、大红的桑葚上还挂着晶莹的雨滴,煞是诱人。南阳村民们说,这些桑葚现在正是成熟季节,每到周末,都有不少城里人自驾车来到南阳村,过上一天休闲的农家乐时光。
而南阳村作为宾阳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综合整治示范村和自治区风貌改造的重点村之一,按照“科学规划、改善民生、突出特色”的思路,先后实施了房屋立面改造、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村综合办公楼、农村电气化改造、环村路硬化等18个建设项目,其中村级电气化改造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开创了广西新农村建设的两个第一。走在村子里,再也看不见如蜘蛛网般乱布乱拉的电线,这些线路都走地下管道进入家家户户,而生活污水也走地下管道进入污水池集中处理,整个村庄比起城里的别墅住宅小区毫不逊色。
根据宾阳县委创建先锋示范县和古辣镇创建先锋示范镇的要求,南阳村将建设成为县级、市级党建示范点,在村里7位党员的带领下,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平台,通过制定出台村规民约和产业发展规划,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和产业发展机制。从提升桑蚕产业入手,从单一的种桑养蚕发展成为桑果综合开发、桑枝的后期开发编织、粉碎制块,改变过去桑枝仅仅作为燃料的单一用途,变成可以开发藤编,以及生产食用菌的基础菌包等。既改善了环境,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6] [7] 页 |
| (支持“←、→”键翻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