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记者亲历芦山灾区空中救援:架起空中生命线(组图)

直升机降落后,解放军官兵卸载、转运救援物资。记者 赵劲松摄 
 

记者赵劲松在直升机上采访。 李丹摄

广西新闻网特派记者 赵劲松 文/图

芦山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的休假飞行员全部迅速自动归队,救灾直升机迅速驰援灾区,为灾区运送了大批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同时将灾区危重伤员及时送到医院。4月24日下午,记者跟随这个旅的直升机飞往芦山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对他们的工作有了切身体验

雄鹰负重 穿梭救援

当天下午3时许,在芦山县第三小学的操场上停着两架直升机,一架是身着迷彩的米17,一架是全身墨绿的“黑鹰”。突然,一声哨响传来,几十名解放军官兵跑来围在直升机周围进行起飞前的警戒,机组人员全部就位,准备起飞。

在地面执行警戒任务的是成都军区铁拳师防化营某连的官兵,连队指导员李天森说,这是一个临时的起降点,他们在此已有5天。一些运到芦山县的救援物资用车运送到这里,再由直升机运送到交通受阻的灾区。半个多小时前,直升机刚从宝兴县运送物资返回,短暂休整后将直飞成都再次执行飞行任务。

三四分钟后,直升机准备起飞。巨大的螺旋桨快速转动起来,一名解放军站在三十多米开外的草地上,戴在头上的帽子都被吹飞了,大家赶紧背身蹲下。螺旋桨越转越快,直升机腾空而起,向成都方向飞去。

灾情紧急 任务紧迫

一小时后,一辆货车将2.5吨大米运到临时起降点,由直升机转运到芦山县太平镇。不久后,两架米17直升机从远处呼啸而来,解放军官兵再次警戒,直升机缓缓降下,螺旋桨依然旋转不停。随着一声令下,数十名解放军和民兵迅速排成两排,将大米接力搬进机舱内。

该陆航旅副参谋长石金盛说,由于灾情严重,许多通往灾区的道路都被阻断。尽快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运进灾区,将伤员运出灾区,成为受灾时期陆航旅最为紧迫的任务。

经机组人员特别批准,记者得以登上飞机,随机采访救援物资空运情况。搬运完成后,飞行驾驶员、领航员等工作人员早已就位,等待起飞命令。此时,太阳冲破云层,直升机和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画。

登机完成,机舱门关闭。飞行命令下达后,直升机腾空而起,向目的地飞去。此前,有官兵曾告诉记者,直升机起飞时会有明显的失重感,不适应者还会呕吐。不过,直到直升机上升到100多米的高空,记者都未体验到这种感觉。



 下一页
第 [1] [2] [3] [4]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