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南宁景区"到此一游"不多

  应对

  遇此情况教育劝导为主

  “我们24小时都有人在公园里巡逻,如果发现这些行为,工作人员会立刻上前教育和制止。”吕先生告诉记者,公园内每个时段都有专人巡逻,因此这类现象基本很少发生。经过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劝导,这些游客通常也会自觉停止乱写乱画。

  不仅如此,游客之间也会相互制止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民生广场管理处的关先生说,遇到乱写乱刻行为,一些年纪大的人会教育年轻人和小孩,稍有环保意识的人也会主动站出来制止。另外,一旦发现公共设施或植物被乱写乱画,管理人员也会努力清除。“刻在树皮上的字较难处理,我们只能轻轻地刮掉一点树皮,否则影响树木的生长。”关先生说。

  吕先生介绍,这类行为如果经劝导无效,可以依据南宁市公园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按照规定,在建(构)筑物、各类设施和树木上攀爬、涂写、刻划、张贴,随意堆放物料,在树上、绿篱上吊挂、晾晒物品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不过,大部分公园都表示目前他们都以劝导为主。

  探因

  这种心态叫“自我炫耀”

  “国人喜欢在景点留字,这种心态大多反映了‘自我炫耀’的情绪。”南宁心翔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林晓义分析说。

  林晓义认为,多年来乱刻乱画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这反映出一种自我炫耀的、得意的心态,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他人“我来过这里”。另一方面,这也是自我存在感的一种表现,在某个地方留下了某个人的字迹,有一种“我刻故我在”的意味。刻字者会陶醉在这样的感觉中,而暂时忽略了社会公德、忽略了外界的评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人们在社会转型中一种焦虑心理的体现。因此,大家应多严格要求自己,多注意身边亲人朋友的言行举止,在自我意识上做到真正的提高。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