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张聚
黄大辉在广西大学创办的书屋内一景。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张聚摄
图为黄大辉。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张聚摄
白手起家的黄大辉靠着大一开始下乡收集聚乙烯、倒卖绣球一步步积累本钱与经验,大四毕业那年在广西大学农院路开起了烧烤店。如今毕业才两年的他,在广西大学拥有了一个书屋,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喝茶、分享人生。一分钱都当成十分钱花的他,如今却愿意贴钱经营。“每个人都需要些信仰,书屋就是我的信仰,可以让我更好地走下去。”
“创业没那么好玩”
黄大辉毕业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他的创业生涯开始在大一。当时,黄大辉朋友的叔叔开了家塑料厂,帮他们租车子还借给他本钱,让他开始了看似很顺利的收废旧之路,但他却有着另一番心酸。“我们完成一次收购都要往返两趟,第一趟先去跟人家商量好我们要这批货,第二次才去收购”。收购地点近的有马山、上林,远的有河池、贺州。除了长途跋涉,他们还需要自己去敲开一家家垃圾场的门,手里拎着酒菜,与那些工作人员在臭烘烘的垃圾场里喝酒聊天。一次次下来,才让这些垃圾场的负责人将塑料废旧留给初出茅庐的学生。
大一到大二的一年多时间里,黄大辉除了收废旧,就是倒卖绣球。从靖西以每个两元钱的价格收购绣球,拿回南宁批发出去,赚几块钱差价。到了大二,他开始做学生干部,后来当上了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创业梦想从未间断。
毕业那年,由于两次公务员面试都没通过,黄大辉有些沮丧地回到南宁,与朋友挤住在城中村。到早就找好的公司上班,工作却比较清闲,他开始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因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黄大辉对钱怀有极大渴望。他觉得饮食业是个能马上见钱的行业,便一直有所留心。一天,他偶然在一家酒吧门口看见人家的烧烤铺生意火爆后,就立马召集朋友行动起来,做调查、找店铺、找朋友借钱。2011年12月16号,大慧美食城开张,他与两个同学既当老板,又当厨师,还兼服务员,有时还做学徒。在人家的烧烤摊前学习生火、放料,跟厨师学习选料、做菜。
事事亲为的他,白天上班,晚上开铺,一天睡不到四个小时。他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那个时候太辛苦,不仅身体疲劳,而且压力非常大。他告诉笔者:“有时候第二天就要交房租了,今天还不知道钱在哪里。人家的店里满得坐不下人,自己的店里可能一个人都没有,这时候就会暗暗着急。”然而经过努力,以服务学生为目标,坚决不使用地沟油与变质菜,美食城渐渐有了回头客,规模也从一百平米发展到两百多平米,有了两三个服务生,月投入数万。虽然有了这些成绩,黄大辉却没有就此止步。过度疲劳,重复的工作带来的麻木感,给他带来的困扰,促使他陷入了反思,于是他动起了办书屋的念头……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