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走——
架支点,求创新,“两国双园”手牵手
中马两国,隔海相望,如何执手相牵?
这,需要一个支点。
这个支点,就是园区的经营模式和主体组建的一系列创新。
7月15日,广西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取得系列成果,双方代表签署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公司经营合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合作协议》等。
“随着合资公司成立,中马双方合作将进入实质性的运作。政府搭台、企业运作,未来双方会在投资、管理、招商等方面开展具体化的操作,并保持常态化。”黄洲在接受采访时说。
激活“两国双园”,为双方项目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7月21日开工的广西港青油脂有限公司,年加工油料150万吨。这是一个在“两国双园”模式下“资源互补,产业衔接”示范项目,它通过对马中关丹产业园生产的棕榈油初期产品进行分提精炼,在两国“姐妹园”形成相互依存的棕榈油加工、贸易产业中心。马来西亚燕窝产品举世闻名,园区将建立大型燕窝生产加工基地,并建设全国首个燕窝检验检测中心,成为燕窝产品的国家生产标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马来西亚的清真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和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项目也将入园开工建设。
创新机制,涉及多层次、多层面。
管委会成立以来,研究制定了园区管理办法,并争取到国家外交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海关总署、国资委、银监局等部门的支持,各项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正在制定之中。市园一体化已全面展开,涉及规划、财税、招商引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拆储备出让、社会管理、统计、干部管理等8大领域。
特事特办,审批提速。今年4月,园区管委会与钦州市政府联系,对需要进行行政审批的项目进行梳理,并联合组织钦州市发改委、国土、规划、环保、工商等部门,在园区开展现场联合审批,一次性完成了10个项目17个审批事项。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