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藤县:设立临时教学点 禁小学生撑竹筏上学

藤县陈平村那龙组地处库区,40年来学生不得不撑竹排上学

近日,有网友拍下孩子撑竹排的图片发至网上,引来媒体关注

昨日,梧州相关部门来到库区现场办公,决定设立临时教学点

南国早报记者 赵劲松/文 何定坚/图

孩子撑竹排上学。

水库上方就是陈平分校。

对于藤县古龙镇陈平村那龙组的孩子们来说,从上学开始,他们就要学会一项特殊的技能:撑竹排。陈平小学陈山分校是离他们最近的一所小学,虽然村子与学校只是隔水相望,但在陆路上的距离有4公里。从40年前开始,那龙组的小学生大都选择撑竹排涉水上学,这个“传统”被沿袭至今。

    9月8日,梧州市及藤县相关部门获悉此情况后,为了学生安全,叫停了“撑竹排上学”行为,在村里租下民房作为临时教学点

    撑竹排上学

    库区“传承”40年


    古龙镇陈平村地处深山,被蓄水量4000万立方米的大壬水库环抱围绕。陈山分校是陈平小学的一个教学点,在水库中心位置的一座岛上。目前学校开设有学前班、一至四年级的复式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62人,与陈山分校隔水相望的那龙组有22名学生撑竹排上学。3名老师包揽了所有的教学任务。

    那龙组在水库的北岸,有300多名村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他们是离学校最近的一个村庄,水上距离仅仅几百米,从村里去学校的陆路却有4公里。因此,学生们大多数时候都选择撑竹排。

    “40年来我们都是撑竹排去学校,一代传一代,已成了习惯。”37岁的村民姚先生就住在水库边,他回忆道,1983年,他上小学一年级,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撑竹排划过500多米的水面往返家和学校之间,一天两个来回”。

    11岁的姚锦程是姚先生的儿子,在陈山分校读四年级。如今,这个“传统”沿袭到了这一代,每天由“掌舵”撑竹排去学校。除了他之外,竹排上还有两个女孩——他7岁的妹妹和堂妹。有时,也有小伙伴来“蹭”竹排,四五名学生挤在一张不大的竹排上。经过4年的磨砺,小小年纪的他已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舵手”。

    安全隐患大

    村民揪心却无奈
  
9月5日,多名网友闻讯来到陈平村,将学生撑竹排上学的过程拍下,并上传到网上,很快引起网民关注和热议,很多人都对学生的安全表示担忧。

    “我们也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但这是无奈之举。” 村民吴炎华说,从那龙组到陈山分校有4公里,一天两个来回就是16公里。而且,山路不一定就安全。他说,作为成长生活在库区的山村孩子,从小就会游泳,这也是村民放心让孩子撑竹排的主要原因,“不会游泳的就不给去学校”。

    然而,不确定的因素还是时有发生。吴炎华说,去年6月,几个孩子撑竹排去上学,划出岸边不远就有一名8岁的女生站立不稳落水,幸亏被附近的村民发现及时救起。但此后,女孩再也不敢乘坐竹排去学校。此外,学生落水的事件也不时发生,好在孩子们都会游泳才没有酿出事故。

    村民们承认,在陈山分校读书的大多是10岁以下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应急常识与能力,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无力应对。其实,孩子撑竹排上学,他们也不放心。不过,现实的矛盾一直存在,他们没有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