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微热点】高校竞选贫困生:是公平还是伤害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大学要求贫困生演讲“比穷”……近日,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这一竞选贫困生的做法引发舆论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竞选贫困生”的做法并非个例。为认定贫困生资格,贫困学生需当众演讲家境有多困难并接受投票,得票高的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这样的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究竟是公平还是伤害?欢迎你发送短信到106580007832来谈谈看法。

▲网友争议:要面子还是要帮扶
[赞成方:面子不重要]
@G_Colour:不“晒穷”又有人跳出来说学校内定。我感觉这种竞选还是很好的,贫困生如果把自己的贫困当成伤疤,讲讲就觉得丢人,那就不要来申请好了。
@27度--:不付出就轻松得到的东西会珍惜吗?铭记于心努力脱摆贫穷,不必纠结什么面子不面子。

[反对方:侵犯隐私 太伤自尊]
@沉胸:助学是雪中送炭,竞选是伤口撒盐,申请者会犹豫,组织者不称职。从申请者角度来看,要提供符合标准的贫困证明,也要保留隐私和自尊。从组织者角度来看,要制定助学金发放标准,并核实申请材料。教育部要求成立评议小组,沈阳大学私自扩大为全体学生,表面上更民主,实际上聪明反被聪明误。
@甜老师Qian:贫困不是哪个具体人的过错。如果分享者和听众都能有因此而改变某个特有社会现象,那么这种演讲有社会意义的。但如果只是一个橱窗,把贫困的痛苦展览一遍,那就是另外一种暴力。

▲院方:最初是想评判公平公开
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贫困生认定工作一直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认定标准则是申请学生提交的贫困认定材料。贫困生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人数都是有定额的,因此学院才想以公开演讲这种公平的方式进行认定。

▲专家:尊重贫困生才是真正的帮困
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唐海波不赞同学生以演讲的方式评选助学金,“演讲投票的方式不能客观地体现出学生真实的家庭状况,因为这个过程存在夸大或者淡化困难情况的可能。同时,这种方法也暴露了学生的隐私,是非常没有人文关怀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这种局面,不但可能导致帮困政策的偏差,而且会使初衷良好的帮困政策起到反效果。避免这种局面,就是尊重贫困生的人格尊严,给予贫困学生平等的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帮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