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校园消防安全教育获肯定 "南宁经验"或成全国标杆

校园内

每年10节安全课 分年级教育

从2010年起,南宁市教育局规定全市每个中小学生每年至少接受10课时的安全教育课;同时,公安消防支队有1000多名消防员受聘为消防校外辅导员,每月至少走进一次所属学校,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这3年间,消防校外辅导员共开展消防教育活动21639次,共计32400课时,全面覆盖了全市中小学安全教育课堂。

多年来,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一直存在着形式僵化、内容单一、一把抓等缺陷,一套消防安全教育方法,高低年级通用。很容易出现低年级学生难以理解,而高年级学生又往往不屑于简单说教的窘境。

为此,南宁市突破了以往填鸭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印制了南宁市中小学生1-9年级消防安全教材,将消防安全知识的内容归纳成9个阶梯式的教育读物,凸显了区分年龄特点的安全教育方式,更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消防安全教材,其内容互相关联,层层推进。如一年级的消防安全读物,是从基础入手,教会孩子如何报警;二年级是火场逃生要诀;五年级则开始学习防止火灾发生;到了初三年级,则要学习怎么灭火。

课堂上

读口诀看情景剧学消防知识

“119 须讲清 何地点 何物燃 何部位 火势悬……”记者在有着“广西消防安全教育示范达标学校”之称的南宁市仙葫学校,听到教室内传出这样的朗诵声。而朗诵的内容,便是消防安全口诀。据了解,这是该校试点独创的“安全早读1分钟”活动,全校所有班级每天利用早读时间,朗读1分钟的安全知识口诀,内容涵盖消防、交通、网络、禁毒、防震减灾等。

而在该校小学二年级的消防课堂上,则演起了一出话剧。剧中,两名老师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小雪人,演绎了一个经典童话故事——小兔子在睡前忘了灭掉燃烧的炉火,导致火灾发生,在熊熊大火中,小雪人牺牲了自己,挽救了小兔子的生命。孩子们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深深融入到故事当中。而老师,则适时向学生们提问,询问火灾发生的原因、面对火情该如何处置等等。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火灾隐患问题,培养他们的逃生意识。

目前,类似“情景剧”消防教育课堂已经遍布全市所有消防安全教育达标示范学校。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