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广西年内将开通7条高速铁路 > 最新动态 > 正文 |
奇特面试考验心理素质 动车司机是这样炼成的(图) (2) |
2013年12月04日 07:05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编辑:李冬军 |
|
实习驾驶一个月才能领“驾照” 选拔通过,仅意味着训练的开始。罗赋伟等23名司机首先来到西南交大开始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恶补”有关动车的各种知识及操作方法,并进行模拟操作。“动车有十几种车款,每种的设置都有不同。”动车司机覃彬告诉记者,理论学习只是在模型上操作,他没有想到,理论学习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实操,就要在运营线路上开动车。 那是2012年8月,覃彬等人来到南昌铁路局,跟着动车司机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跟车实操。在此之前,覃彬甚至没亲眼见过CHR1型动车。那天,他提前半个小时来到福州火车站,看到CHR1型动车的第一感觉是:“好气派!”登上驾驶舱,覃彬很不习惯:以前开的火车无论是内燃机车还是电力机车,都有专门的车头,与乘客不在一节车厢,而动车的驾驶舱和乘客座位就隔一道门。“从来没有想过,司机会离乘客这么近。”覃彬隐约觉得,与乘客间的零距离,也许正是铁路运输新模式的一个表现。 开车时间到,动车师傅直接对他说:“你来!”“别说没开过,我根本都没见过。”覃彬不敢,央求师傅示范一程。师傅爽快地开了一个区间——福州到福州南,大约10分钟的路程。覃彬在一旁仔细观察,待下一个区间开始,他胸有成竹地推动加速的手柄——咦?动车没反应?师傅告诉他,与普通的火车相比,动车的列车控制系统使动车更“聪明”、更安全。为了防止有人对动车误操作,CHR1型动车要进行特殊的操作,再推动手柄,才能开动。 11月28日,记者进行沿海高铁应急演练采访,驾驶室内无人警示装置让记者十分好奇,覃彬告诉记者,这是防止司机打瞌睡的“神器”——如果司机有50秒没进行任何操作,动车就会自动急刹。但如果发生了“机动人不动”的情况,司机就失职了。 之后,覃彬和他的伙伴们在广铁集团跟班实操约一个月,驾驶动车安全行驶了4000~10000公里,终于拿到了广西动车的第一批“驾照”。目前,广西持证上岗的动车司机已超过80人。 业务过硬还得形象突出 上车前和下车后要吹酒精测试仪,以保证驾驶前、驾驶中绝不饮酒;开车前要提前五六小时到单位“强制睡觉”,以保证精力充沛……普通的火车司机有着很多不为人所知的规定,而动车司机的“古怪”要求更多。 据介绍,正式上车前,动车司机必须经过“标准作业训练”:军训,练形体;手势和呼唤应答训练,将操作规定练成“本能”;学会烫衣服,保证制服时刻笔挺,保持动车司机的良好形象。 “广西之前从来没有过动车,乘客对我们肯定有期待,我们走出去,就代表高铁新形象。”罗赋伟说,作为广西的第一批动车司机,他们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走路这个动作谁都会,但他们要练上一星期。此外,动车司机还有个特殊的规定,每项操作都要“眼到手到心到”,同时配合呼唤应答(高声念出操作内容,语气短促有力)。例如动车启动,动车司机要“喊”出时间和速度,还要用专门的手势指向规定位置。此举看似“多余”,却是为了帮助司机集中精力。 手势训练很是枯燥,每个动作练习时间以“星期”计,每天每个动作反复做上千遍。记者发现,覃彬说话时不自觉地带上了工作手势,他说,他和不少伙伴都有这“职业病”。 呼唤应答训练的要求也很神奇:气运丹田,“喊”到肚皮发颤。覃彬用敬佩的语气提到他们的动车教练——外省的一名“老”动车司机。教练从不健身,却有6块明显的腹肌,完全是开动车时呼唤应答“喊”出来的。覃彬说,只要穿着制服出门,师傅永远衣服笔挺,身姿挺拔,让人觉得特别“正能量”。广西高铁开通后,他希望自己也有这形象。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