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群众创意”扮靓家园

C 老百姓的“理事会”

“理事会把我们村变靓了,村风、民风变美了。”灵山县平南镇桃禾村大平社屯梁存运说。

梁存运是该村清洁乡村理事会会长,他说,清洁乡村活动开始时,村民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听到要交钱很多村民都不愿意,工作很难开展,“自从有了理事会,局面改变了。”

大平社村村民1300人有六大姓,为了更好地开展清洁乡村工作,去年5月底,村里成立村民理事会,成员都是每一姓中推选的有威望的村民。理事会成立后,便为本村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把脉”:村民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垃圾堆星罗棋布,臭水沟随处可见,化粪池就地而挖……针对这些问题,理事会首先制定村规民约,并发动村民捐资,开展集体劳动清除陈年垃圾、修路、铺排污管、建垃圾池……活动期间,该村修建2.2公里长的水泥环村路,垃圾池4个,沼气池56个。小小理事会起了大作用,把原本不起眼的大平社屯变成全县的清洁示范村。

据悉,在灵山,理事会、听证会、保洁协会……各种名目繁多的民间协会构成当地清洁乡村活动的一张大网,这些小协会在凝聚民心,收集民智,集中民力之余,托起农村环境卫生的大清洁。目前,该县有类似协会1000多个,共制定村规民约3300多条。

■短 评

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其主体是群众,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实践证明,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活动中,只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极大地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清洁乡村活动才更有生命力。

灵山县在活动中,把群众的创意贯穿清洁乡村活动始终。当地“群众创意”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洁净了乡村,凝聚了民心、民智、民力,形成了一条良性循环链。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