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钦州市构建平安和谐新港湾纪略:积小安 成大安

    2 和谐社会 共建共享

    身材魁梧,说话声音不高,无论见到谁都满面笑容,他是被称为钦州市钦北区基层“十大金牌和事佬”的板城镇新城村党总支书周祥斌。

    记者见到周祥斌时,他正忙着调解一桩邻里之间的纠纷。原来村民关某在自家屋旁边,也就是在邻居罗某的农田边上,建了一个化粪池,两位村民因为占地问题发生了纠纷,双方从口角相争发展到相互掷物,所幸没人受伤。作为村里的义务调解员,周祥斌耐心地进行调解,和以前他处理的纠纷一样,最终让两个剑拔弩张的对手平心静气地握手言和。

    担任村支书6年来,周祥斌先后调解过各类大小纠纷数百起。这个纠纷只不过是钦州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缩影。在钦州,像周祥斌这样的村级义务调解员遍布391个村2420个村民小组。去年以来,全市共提供法律咨询5300多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8件,提供其他便民服务4200多人次。其中,钦北区连续12年荣获综治和平安建设先进县区荣誉称号,成为我区目前具备争创全国“长安杯”资格的惟一县(区)。

    3 和谐之音 百姓之福

    1月10日,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米家村4组的村务公开栏吸引不少村民。原来,公开栏将村里去年“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等,逐笔逐项进行公开。“过去我们了解村里的事像是隔了一层纱。经过‘三资’清产后,村里办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都一清二楚。”“集体资产明白账上墙,心里亮堂。”几个村民议论纷纷。

    “以前,米家村4组的干群关系较为紧张,经常为账目、债权归属闹得不可开交。为了明细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的归属权,给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我们对该‘三资’进行清理,通过清账、核查、对比、登记,消除了常年存在干群之间的账目隔阂。”大垌镇政府一干部说。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社区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在钦州广大农村基本建立,99.8%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95%的村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十项制度,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基本得到落实。在灵山县,全县1163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村务公开,为此,该县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是全区五个获此殊荣的县区之一。

    “不仅知情权得到了保障,我们老百姓享受到的红利也是越来越多。”灵山县陆屋镇的村民陆东秀说,如今他女儿正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母亲每月领养老金,生病有新农合报销,种地政府给发钱,购农机还能享受补贴。“惠民政策多了,我们群众的幸福指数也高了。”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