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通讯员 李铨晶
1月27日,灵山县旧州镇双凤村市场里熙熙攘攘,街边摆满了对联、爆竹、灯笼等年货。李焕林和老伴早早赶到这里,购置年货。
说到办年货这个事情,65岁的李焕林老人首先夸起国家的好政策。“如今我们也像城里退休职工一样,每月都有‘退休金’,往年都是等子女回来才买年货,现在好了,我和老伴都有了退休金,虽然一个月只有75块钱,但两个人一个季度加起来也有400多元钱,足够我们二老置年货了。”
老人所说的“退休金”,其实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从2010年起,我们一家全部参加了新农保。现在,我们两老每个月能领150块钱,想吃什么就自己买,也不用问儿女要。”李焕林的老伴对记者说。
说起这些年的好政策,老人不禁激动起来:“现在赶上好日子了,种粮不交税,如今又有新农保,农民‘退休’也能领‘薪水’。”
每月都有“退休金”,这是很多农民普遍的梦想。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则让农民养老有了“靠山”。据了解,从以前的观望、犹豫,到如今参保率的不断提高,村民的养老观念悄然发生变化,大部分村民被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实现了农村由传统“养儿防老”向参保防老、家庭养老多元保障老年生活的转变。
双凤村的李道元老人同样也是用自己的“养老金”来购置年货。他告诉记者,虽然新农保每个月的养老金并不多,但还是能补贴家里日常的开支,加上他是独子户,每年还得到近千元的奖励扶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