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富盈 许玉荣
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台词,引发大众共鸣。2月16日,上思县城就发生了真实版《扶不扶》。
当晚7时30分左右,寒风凛冽,在上思县城团结路邮政局对面的街道上,一位60多岁的老人突然摔倒躺在了路面上。此时,该县公安局巡逻大队的唐国鼎、梁轼两位民警恰好骑着摩托巡逻路过,两位民警赶紧跳下车,把老人扶了起来。
唐国鼎问老人家住哪里,老人也说不清楚,只说了一个联系电话号码。唐国鼎当即拿起手机,拨打老人提供的电话号码,可连续拨通了几次,就是没人接听。
两位民警尝试着继续询问老人,可老人意识有点模糊,言语不清,只用手指着南面,表明家就在前方。两位民警一边搀扶老人,一边将情况报给值班室。他们扶着老人按其指的方向艰难走了800米,到了民政路司法局门口,老人突然两腿一软,无法站立。
因病情不明,民警只好用手把老人的头部垫高,并立即拨打120求助。此时,有几位路过的群众认出了老人,并帮助民警拨打电话联系到老人的家属。
随后,120医护人员和老人家属赶到,立即将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
“老人患有高血压和脑梗塞,摔倒后容易发生呕吐等症状,如果没有人扶起来,呕吐、唾液容易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民警这一扶,扶对了!”医生说。
■点评
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
潘云锋
也许有人说,公安民警扶起老人,是职责所在。
但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往往要思想斗争一番,虑及各种可能带来的不利。两位民警面对病中的老人,没有犹豫没有掂量,赶紧扶起老人,用责任为老人赢得了治病的良机。
敬业,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职业境界。敢于履责、敢于尽责、敢于担责,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洞理论,而是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只要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责任长驻心中,敬业也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不仅仅只是在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