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马蔚华谈互联网金融冲击波:银行从放贷为王转向理财为王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罗超林 文/图

核心提示

4月21日,2014年绿公司年会“银行业:冲击与机会”分论坛中,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陈龙先生作为主持人,与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和招行原行长马蔚华,就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记者在参会过程中也发现,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这三种银行的经营模式,其实可以和谐共存。

经济下滑让钱没用在点子上,考验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银行不再那么美好了。马蔚华在会上谈到了他的担忧。他指出,今年一季度的GDP确实下滑到了7.4%,贷款也跟着下滑,但是这有利于调整经济的结构。“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属于僵尸企业,他们几乎没有产生实际的生产效益。这些僵尸企业拿到的贷款,也会形成僵尸贷款,无法产生流动性,钱到这些企业后就变成死水,很容易形成坏账。这就是令人担忧的地方,钱没用到点子上。”

尽管这样的坏账比较多,但目前也不必过多的放大坏账的影响。杨凯生特别指出,我们银行整体的坏账率仅为1%左右,但是整体的拔备率却高达2.5%。简单说就是每产生1块钱的坏账,银行就准备好了2.5元的拔备金,就算坏账发生了,银行还有1.5元剩下了,足够应付日常业务运转。

马蔚华也认为,银行的坏账确实在可控范围,甚至鼓励银行允许坏账的出现。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经营的是资金的风险。如果银行的坏账为零,那利润也会无限接近于零。银行要发展,必须得靠贷款,想要贷款收益多就得向风险相对高的企业放贷,这就考验一个银行对风险的管理能力,这个风险和收益平衡的好,就容易创造好高业绩。

银行存款利率过低,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改革

自去年6月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陆续出场,把银行打得措手不及,银行存款纷纷流到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杨凯生指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以余额宝为例,目前它的收益普遍在5%以上,于是储户转钱过去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余额宝又把这些资金的绝大部分存回银行。这过程中,银行的钱从活期存款,经余额宝后转化成协议存款,银行的存款基本没多大变化,但是给出的利息却多了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余额宝帮储户拿到了更多的利息,也加快了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脚步。

马蔚华也进一步指出,除了倒逼银行开展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外,互联网金融还给银行带来了三大方面的挑战。首先是互联网模式,其次是第三方支付,最后是情景营销,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春节期间的微信红包营销,微信不出一分一毫,接着红包发收,让上亿用户在微信上绑定了银行卡,一下子就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

余额宝让你拿到的更多的利息,打车软件让你打车更便利。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起到了让用户享受服务更便利的作用。而传统的银行又该做什么呢?杨凯生认为,现在的银行应该从资产庞大(也就是贷款过多)逐渐转变为资产管理银行,以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资产管理经营目标,这样才能还原银行的本质。

民营银行开办之初,赚钱并不容易

银行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互联网金融,但给到消费者和企业的服务还是不够完善,于是,民营银行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开闸。但是不是开民营银行就意味着能赚钱?

对此,马蔚华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如果是为了赚钱,那我要告诉你们一个数据,目前全球的银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也就在1-2%之间,净资产收益率也就10%左右。而现在不少民营企业的利润率可达到20-30%,甚至一些高科技高技术的企业能做到50%以上的利润率。”

“如果是为了开民营银行后给自己贷款时能行个方便?那更不用想了。在银行考虑放贷的时候,如果贷款人是银行的高管、股东、关联客户、亲朋好友等情况,那银行的放贷要求会更严格,后续跟进和调研、风控要求更高。”

再从资金来源来说,民营银行刚开始办业务之初,资金少、网点少、信用不足。这些银行为了获得存款资金,只能提高存款利率,这样一来,获取资金的成本就高了。而当他们在考虑放贷的时候,必要会提高贷款利率,甚至会为了获得高利率做一些风险比较大的项目。这样的模式来经营,破产是迟早的事情,到头来受伤的还是储户。

实际上,不管是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还是民营银行,都是金融发展的一部分,三种方式给了储户不同的金融服务。未来,三者的互补和合作,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