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横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3 立行立改 回应民盼解难事

    “盼了几十年的硬化路开工建设,大伙儿的心声有了回应。”南乡镇大沙村民陆作业通过该镇发放的“便民服务卡”,联系负责扶贫工作的干部反映问题,工程很快得到立项开工。据了解,针对群众提出的干群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南乡镇发放了近千张“便民连心卡”,卡上印着党员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群众只需拔打卡上电话,就能及时得到答复或服务。全镇通过发放便民连心卡,共征集到反映“四风”问题意见22条,为群众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办理申请低保、救助、户籍等热点难点问题25件。

    横县各级党员干部坚持以群众提出的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即知即改,以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全县各单位各部门也主动回应民盼,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解决“四风”问题,坚持做到“六个不放过”,即思想认识上不去的不放过、存在问题不查摆的不放过、查摆不出问题的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的不放过、对查摆出来的重大问题隐瞒的不放过、对存在重大问题漏查摆的不放过。

    4 深入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

    “危房周边都是住有人的房屋,拆除过程中如何保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村里的土地流转,我之前种上的农作物怎么补偿?”……在建设南宁市综合示范村六景镇仁和村进程中,不少群众心存疑虑。为此,来自县乡机关的28名党员干部进驻仁和村,发挥“白加黑”、“5+2”精神,开展“昼访夜谈”活动,与群众探讨产业发展方向,了解群众的对村庄建设的期盼。眼下,全村已流转土地500多亩,引进广西横县冠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闲置房屋拆除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只有扎根基层,踏踏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谢新吴说。

    横县紧紧聚焦“四风”问题,以“昼访夜谈”为活动载体,打通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道。全县各乡镇机关干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走读”问题改起,在乡镇所在地每周住夜不少于4天,并根据“包干到村”主动每月夜访至少2天,每周到村蹲点调查不少于2天。针对群众反映新农村指导员“两头不到岸”的问题,出台措施规定驻村干部必须每周一、四住在农家、访谈在农家,每周一定时参加乡镇及各村(社区)工作例会,并定期组织督促检查。今年以来共对40名“住夜脱岗”干部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超过两次将不得评优评先。结合“清洁乡村”活动,在全县对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开展“干部行不行·群众来考评”活动,把评判干部话语权交给群众,让干部感受到压力。

    在服务基层中转变作风,在改善民生中锤炼队伍。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作风建设成果,正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据初步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横县完成生产总值51.49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5亿元,增长10.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分别完成6498元和3291元,分别增长10.1%和12.9%。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