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农勇走访社区困难群众 广西新闻网记者徐世杰 摄

李农勇在社区警务室办公 广西新闻网记者徐世杰 摄
广西新闻网钦州讯 (记者 徐世杰 ) 李农勇,一个普通的社区民警。2005年,热爱警察工作的他考入公安机关,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先后在钦州市公安局钦州港区分局刑侦大队、钦州港派出所工作,2008年以来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在社区里跟群众打交道,到现在已6年了。6年来,他执着地默默坚守,做着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过着忙碌充实的每一天,收获着辖区群众的夸奖。从警9个年头,31岁的李农勇没办过轰轰烈烈的大案,可他的身影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辖区内的村落和大街小巷。去年,李农勇荣获“全区十佳优秀村警”称号。
作为社区民警,李农勇没办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件,但对于他来说,群众的急事、难事,都是天大的事。
5月28日下午5时,钦州港的天空乌云密布,记者跟随李农勇去水井坑社区进行走访。
长期做社区工作,李农勇积累了不少心得。“不管心情好坏,到社区里见到居民一定要面带微笑,这样大家都会相信你,乐意和你交朋友。”一路上,李农勇不停地给记者介绍辖区情况,“这是新开的超市,这是哪家的宅基地,这里很快就要拆迁……”
说到自己管辖的钦州港水井坑社区,李农勇脱口而出各种数据: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有10个自然村,17个居民小组,1600多户,常住人口5600多人,流动人口15000多人,重点人口14名,企事业单位13个,店面商铺130家,旅馆4家、娱乐场所1家,网吧3家。
李农勇说,与居民的好关系是靠“跑”出来的。6年前他刚刚接管水井坑社区工作时,辖区外来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频繁,治安形势比较复杂。为了摸清辖区人员的情况,10个自然村,17个居民小组,近万人口,李农勇挨家挨户地跑,6年时间,脑子里自然形成了一幅水井坑社区的“活地图”。
“我们当警察的,职责就是让老百姓有安全感。他们担心的事,要尽量想办法办好,不能对不起这一身警服。”提到工作的感受,李农勇这样说。
一次在日常走访过程中,水井坑社区旧村村民姚录花向李农勇反映:她是广西融水县人,1990年嫁到钦州港,当年她把在融水县的户口迁到旧村,但在办理过程中不小心把融水县公安局出具的迁出证明弄丢了,上不了户,而融水县那边也已经把她户口注销,造成她的户口两头挂空成为黑户。对此,李农勇开展走访调查,发现姚录花确实没有户口,于是他积极协调帮助姚录花完善有关手续,经历多最终圆了姚录花20年的“户口梦”。
对辖区情况的熟悉使得李农勇在打击犯罪时事半功倍。前不久,他在走访企事业单位的过程中,发现某企业有一名工人有意躲避交谈,神态很不自然,答非所问。这引起了李农勇的注意,后经查证发现躲避走访的那名工人叫凌亮,是钦北区大垌镇人,系一名网上在逃人员,随后李农勇跟同事们一起将凌亮缉拿归案。
“社区工作需要恒心,每天面对不同的情况,没有对群众的耐心和对工作的事业心是坚持不下来的。”钦州港派出所教导员黄立流说,李农勇正是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慢慢得到锻炼并成长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