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政府牵线搭桥 力促企业专利转化
“多亏政府牵线搭桥,我们公司尝到了专利的甜头,一件专利就从银行那里获得了2000万贷款,大大提高了我们公司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说起2013年8月那次成功的专利质押融资,柳州延龙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安健仍兴奋不已。
陈安健提到的政府牵线搭桥,正是我区推进专利转化运用的一项具体措施。
专利只有通过转化和运用,才能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为了提高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我区围绕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等重点优势产业,支持重大发明专利研发和产业化。广西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专利拍卖会,展示广西企业的创新成果,为专利转化提供平台。得力的措施带来喜人的成果。2011年,广西第一款自主品牌中型轿车宝骏630正式下线,突破了广西汽车产业结构瓶颈,目前已培育出五菱、风行、景逸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广西玉柴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达到欧Ⅵ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机,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功开辟挖掘机和装载机国际市场……
自治区和各市知识产权局积极为金融机构和企业牵线搭桥,推动专利质押融资,仅2013年一年,就成功促成13家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1.38亿元贷款。
4 找软肋下准药 发展专利中介机构
专利界流行一句话:没有技术创新出不了专利;不会写专利申请,同样也出不了发明专利。一名优秀的专利代理人能够帮助发明人把真正的创新点写到位,顺利获得授权保护。
广西曾有一位技术人员辛苦搞了一项发明创造,但由于不懂写专利申请书,差点被外省一申请人抢先申请导致其发明作废。事实证明,要提高发明专利授权率必须依靠实力强的专利中介机构。
截至2010年,广西的专利中介机构发展水平确实差强人意,全区专利中介机构只有9家,专利代理人30多名,且人员老化、水平不高。为了保证发明专利倍增计划顺利开展,2012年至今,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大力培养专利代理人队伍。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免费培训社会人员报考专利代理人。同时建立专利代理人储备库,通过发动高校在读研究生、各市动员有理工科背景的本科毕业生报名,给予他们免费培训,并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由于过去我区专利发展水平低,国家没在广西设专利代理人资格考点,要报考专利代理人资格证的考生只能到云南、湖南等周边考点考试。针对这一情况,我区千方百计争取到国家支持,从2012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南宁增设了专利代理人考点,方便广西广大考生应考。
除了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外,我区还通过政府搭台、对口联合共建等方式,引进区外成熟的专利中介机构到广西,快速发展专利代理机构。截至2013年底,我区从区外引进专利代理机构11家,使全区专利代理机构达23家,执业专利代理人87人,同比增长40%。全区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专利申请1.59万件,占全区专利申请总量的68.39%,为发明专利实现倍增提供了有力支持。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