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理科“学霸”黄冬专访: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句话套用在黄冬身上同样适用。一直以来,他在学习上与“优秀者”为伴,以至在得知自己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时也没有太多兴奋。中考时,他以6个A+ 的成绩考入南宁三中,从高一到高三,几乎每次考试他的总成绩都稳居年级前列。“在学校考得最差一次是年级第四。”黄冬说。

放在家里的全国西部数学邀请赛金牌、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银牌、第29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自治区三好学生等众多奖牌和荣誉证书记录了他的优秀。

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和数学竞赛时,黄冬全国各地飞。每每参赛回来,班主任就会专门给他留一节课时间,名为“冬哥游学记”,让他和同学分享比赛的感悟和收获,他总是把比赛经验和收获和盘托出。对其他年级、其他班级的老师邀请他去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他都会认真准备。在同学向他请教学习问题时,他会毫无保留地加以解答。曾有数学不好的同学请教他数学问题,他耐心给同学讲解解题技巧;也有男生问他作文写不好怎么办,他说:“我们写不了像女生那么有文采,那我们就写质朴的,以平实取胜”。

在分享学习经验这点上,班主任感受颇深:“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实验班的学生害怕别人超越自己,在遇到别人的请教时或者和别人探讨学习问题时,有时会留一手。但黄冬没有,他乐于分享,毫无保留。我觉得这是他的一种自信吧。”

回忆起备战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那段日子,物理老师吴小华说,他让参赛的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做专门的测试题,黄冬的效率是最高的,“别人要花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事,他一周就行了。”吴老师一手搭着黄冬的肩膀说:“他综合能力强,推理逻辑能力好,字也写得好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面对老师的夸赞,在记者问到出色的学习能力如何培养时,黄冬说,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跟着老师的要求走,自己多补充点练习,学会找到自己的易错点”。他在高考复习阶段,把所有考试试卷收集起来,看看平时扣分都错在什么地方,全部了解过一遍之后,在考前再有针对性地做练习。

“我以前也经常会反反复复犯同一个错误,比如高一时,我做函数的题不注意定义域,就在草稿本上写了好多遍‘注意定义域!注意定义域!’;做物理题经常忘记考虑重力,我就反复练习。”黄冬说,人都有思维惯性,要学会反复强调自己的记忆,把不良的习惯和容易犯错的地方纠正过来,一点一点打磨自己。

黄冬的优秀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黄冬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他直言,爸爸严谨认真的职业素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自己。比如黄冬的爸爸关门,总要拉一拉把手,看门锁紧没有;做晚饭时即使已经拧了煤气阀门,也会再拧一拧看关紧了没。这些细节黄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并以这种严谨态度治学。他做题打草稿时,会写得像作业本一样整齐,认真写出的一手好字也为他在高考时加分。虽然在高一时,他已经决定了读理科,政史地成为了所谓的“副科“,然而黄冬在这些科目的考试中依然可以得高分,副科老师对他的认真颇为感动。

班主任张小华说,寝室的干净程度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她有时去男生寝室,发现很多寝室推放各种杂物甚至吃喝剩下垃圾,很不干净,而黄冬的内务是干净、整洁、有序的。“他像军校的学生一样简化生活,桌面上没有多余的东西。生活很简单,就是一个做学问的孩子。”班主任赞扬道。

在成为状元后,面对众多荣誉,黄冬表示,一次荣誉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期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他的一个激励,“得了一个荣誉,心里高兴一下,然后放下它,继续自己的生活”。

在记者问到心仪哪所大学时,黄冬毫不犹豫地说清华大学,“我觉得清华的校风比较符合我的性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认为清华这样一所敦促学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适合自己这种安静、沉稳、认真、严谨的学生继续深造。

记者手记:

人们常用“笨鸟先飞”来形容才力不如人的人凡事比人赶先一步,但当“先飞”意识植根于天资聪慧小鸟心里,这只小鸟就会像李白说的那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展翅恨天低!

黄冬在学习上的提前准备、超前意识不正与“先飞”意识异曲同工?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追求优秀成为了一种习惯,成功定会来敲门!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