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宾斌在辖区走访村民 广西新闻网记者徐世杰 摄

宾斌到辖区内小学了解治安情况 广西新闻网记者徐世杰 摄
广西新闻网钦州讯 (记者 徐世杰)他是同事眼中的“宾哥”,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是领导口中全所民警的精神源泉,带动和影响周边的人;他是辖区群众身边的暖心人,为民排忧解难。
他先后荣获“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区公正廉洁执法能手”称号等众多荣誉称号,他就是钦州港派出所副所长宾斌。2006年9月,从警校毕业到钦州港派出所工作,2013年被任命为钦州港派出所副所长。几年间,他带着火一般的热情,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化解了太多太多的邻里矛盾和纠纷。经他调解的案子,成功率在98%以上。
提到化解矛盾纠纷,宾斌有他的独到之处,那到底有什么“法宝”,让当事人听从他的意见,使矛盾纠纷涣然冰释呢?
用一颗诚心劝解
对于案件本身,直接走法律程序固然简单,但并非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案件当事人双方往往是祖辈邻里或叔伯兄弟,闹上公堂难免伤了和气影响了日后生活。调解既遵从双方意愿,达到了案结事了的目的,必然强于其他解决方法。但要达成调解协议并非易事,往往更考验办案民警的智慧与耐心。“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引发矛盾激化,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有些竟会闹出人命来,影响社会稳定。决不能让矛盾激化,更不能让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宾斌总把这句话告诉所里的民警。
钦州港作为北部湾经济开发的前沿阵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引发的矛盾也相对频繁。
去年5月的一天,在钦州港旧市场对面有人因经济纠纷打架,当事人陈俊宝打了邓昌烜头部一拳,后者则踢了前者的肚子一脚。眼看双方结下梁子,事态可能激化,宾斌随即向双方当事人进行法律上的劝解以及教育,经过半个小时的耐心劝解,双方都认识到自已的错误,并决定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经济上的纠纷,以后不再动手打架。
今年3月,辖区内一建筑工地施工队拖欠工人工资,工人们拉起横幅并堵住工地大门讨薪。宾斌在了解情况后,向当事双方开展法律宣传,告知施工方必须遵守《合同法》的规定,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利,要求施工队及时给予工人合理的答复。同时,对施工工人讲法律,以案释法,做耐心的教育、安抚工作,使工人明白追讨工钱也是需要方式方法的。经过几天的调解,施工队最终愿意支付拖欠工人的工钱,事情得到了圆满处理。
为民解难“尽心”
宾斌常说:只有把村民当成亲人,把工作当成家务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做起工作来才会得心应手。
辖区内的社会闲散人员沈福彪因故意伤害被判刑六年,刑满释放后,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对生活失去信心。宾斌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络沈福彪并多次找其谈心,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宾斌的耐心劝导下,沈福彪答应改过自新,通过勤劳来致富。在得知他想在钦州港找个地方开个饮食摊位后,宾斌积极联系多个商铺业主,在租期、租金方面争取到较多优惠,最终使沈福彪的烧烤店顺利开张,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在为民解难的同时,宾斌始终坚持秉公执法。在他办理的案件和参与抓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中,其中一些人和事牵涉到他的亲戚朋友,许多人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他,希望能够看在亲戚朋友的份上网开一面,从轻处理,但都被他一一拒绝,同时还向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们打消拉关系、走后门的念头,主动协助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为此他也没少“得罪”人。在宾斌主办的一起赌博案件中,一名涉赌人员通过宾斌的一位同学找到他,请他多多“关照”,企图逃避处罚。宾斌未讲丝毫情面,依法治安拘留了这一方的违法当事人,这位相处6年的同窗听后,扬言从此与他“断交”,但宾斌坦荡无私的品格最终赢得了这位同窗好友的谅解和钦佩。
“调处纠纷‘耐心’,办起事来‘细心’,为民解难‘尽心’,对每件事都‘一碗水端平’,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决不了的纠纷。”这就是宾斌多年来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