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碎”:她从小事做起,把自己融入群众中
辖区有很多“婆婆妈妈”的小事,关系到居民的日常起居。罗萍从不把这些事当成是小事,她就要从这些所谓的“小事”做起,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辖区群众当中。金狮巷不少老式民房没有卫生间,这些居民和沿街商铺业主、过往路人都得共用巷子东端的一间公厕。可有段时间,群众都埋怨说这厕所太“脏”了不愿来,到了晚上,大家更是宁可憋着忍着。
原来,有些不法之徒窜到公厕里吸毒、贩毒、卖淫,弄得群众都不敢接近。罗萍一听,当即决定要从这最“急”最“脏”的地方入手。她发现,公厕原来只配有一名女性保洁员,管理不便,晚上更是无人值守,让违法人员有了可乘之机。
罗萍又专门到“重灾区”——男厕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的蹲位门是全封闭式,的确给违法活动提供了掩护。罗萍一分钟也等不住了,她立即前往主管部门反映问题,经过积极争取,主管部门采纳了罗萍的建议,增设男性管理员,安排24小时轮班,并对公厕进行了翻新改造,将蹲位门改为半人高式。罗萍还带领巡防队员对公厕及周边进行巡逻,相继清查出违法犯罪嫌疑人22名,终于让大伙儿用上了“放心公厕”。经过这件事,大家都说罗萍真心为居民办事,她的名字也在金狮巷里传开了。
“亮堂堂”:她身体力行,弘扬传统增进了和谐
“金狮巷”有着让人引以为豪的过去,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曾经的荣光已难再寻觅。昔日富商居住的老宅如今早已破旧,整条巷子被列入重点危旧房改造项目,巷里居民几经更迭,许多人对老巷的历史迷惘不知,传统文化也随之流逝,这里还是祖祖辈辈的那个“家”吗?罗萍想,如果好好挖掘弘扬小巷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用身边的故事感染居民们,一定会增加大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小巷的和谐。为了让老巷居民重新找回精神家园,罗萍想了不少办法。她一有机会便收集金狮巷先民的故事,然后再讲给更多人听,希望用老巷的忠孝仁爱、诚信谦让等传统文化精髓感召后人,代代传承。
90多岁的黄奶奶和老伴几十年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攒下点家业拉扯大几个儿女。老伴去世后,黄奶奶也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压,行动不便,人也越发“唠叨”。儿女们在房产继承问题上有分歧,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加上老人“啰嗦”,都不愿意照顾老人。罗萍知道后,经常去看望黄奶奶。一次走访中,她发现老人家中竟然断了粮,她立即联系快餐店给老人打来热饭,随后又一日三餐为老人连续送了多天。与此同时,罗萍和居委会一起联系老人的几个孩子,召集他们回来开“家庭会议”。
会议上,罗萍没有马上斥责老人的子女们,而是给大家讲起了老巷先人以前如何勤俭创业,敬老爱幼,兄弟互助,讲起传统文化“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典故,随后更如数家珍一般,把黄奶奶多年来对儿女们的关心疼爱娓娓道来。讲到动情处,罗萍的眼角泛起了泪光。经过几个小时的开导,老人的儿女们脸红了,眼圈也红了,当场表态以后一定和和睦睦。之后,他们把老人接回家中轮流赡养,并为老人专门请了保姆。得享天伦的黄奶奶终于笑了,逢人便夸罗萍比自己的孩子还贴心。
罗萍以后每次去看她,老人都要给罗萍塞上一罐苹果醋饮料,说这是保健醋,自己就喝这个身体好,罗萍身体不好,容易血压高,也要喝点苹果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老人难舍老巷老宅,又主动要求回到这里,而且走得很安详。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