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蓝瑞鉴:调解群众矛盾的“解铃人”

他,高个儿,待人十分热情,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为“蓝哥”。作为治安调解员,他总在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而奔忙着。当地群众每当遇到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他,就是贵港市公安局东龙派出所的民警——蓝瑞鉴。

蓝瑞鉴现年29岁,2009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从警四年多来,他扎根基层,怀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他情系群众,为群众办理许多好事实事,深受群众好评。

东龙镇上的矛盾“解铃人”

都说调解工作难,难就难在如何在“法、理、情”三者之间找到平衡,最终找到当事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个过程往往耗费时间长、工作量大,中间波折反复,且有可能双方谈不拢,此前的一切工作都付之东流。就是这样一份在很多人眼里的苦差事,蓝瑞鉴却主动承担了下来,从参加公安工作开始,他就主动请缨,成为所里的治安调解员。从2009年起,蓝瑞鉴调解的各类大小矛盾数十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100%。数字的背后是他的艰辛付出。多年来,蓝瑞鉴坚持以“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的原则,深入群众,努力拓宽情报信息渠道,积极搜索深层次治安信息,尽全力让各种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

2013年11月5日晚,家住东龙镇寺屯的村民黄某乐在东龙镇上因醉酒躺在“三等公”社公前的空地上睡觉。因此前曾发生过祭品被盗的事情,附近的村民以为黄某乐是窃贼,扬言要将其打死。由于当地群众的宗族观念较强,对于破坏社公祭祀等行为反应比较强烈。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蓝瑞鉴一边在电话中向报案群众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并叮嘱对方一定要充当中间人,防止黄某乐被殴打,一边赶赴事发现场。到达现场后,蓝瑞鉴发现村民已经将黄某乐团团围住,双方相互推搡,言辞激烈。并且,黄某乐已近打电话通知其家属纠集村里人到东龙镇,而附近的居民则纷纷表示要与黄某乐叫来的村民一争高下。一场群体性事件眼看无法避免。蓝瑞鉴将情况简单向领导汇报后,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解双方要冷静思考,向他们说明发生群体性械斗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可能要承担的赔偿成本。最终经过蓝瑞鉴的调解,黄某乐与附近的居民代表李某鸿握手言和,双方均表示不在追究此事。围观群众渐渐散去,事件就此平息。

“处理矛盾纠纷最怕就是当事双方认死理,或是碍于面子等原因不肯让步,导致双方僵持不下,矛盾越积越深。化解矛盾纠纷,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分析,要懂得抓住双方的心理弱点去找到可以调和的突破口。”蓝瑞鉴如此说道。“蓝哥在调解纠纷的时候总是特别淡定,有时候当事人因为情绪激动将怒气迁怒到他身上的时候,他还是能保持很平和的语气去和对方摆事实讲道理,这点让我们特别佩服。”刚到所里工作一年的新民警温友文说道。正是凭着和平理智的调解态度,专业合理的调解方法,使得由蓝瑞鉴负责调解的事件调解的成功率高,调解协议执行率高。在平息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他琢磨出自己的一套口诀:“群众利益无小事,对症下药讲实效,解决矛盾找关键,法理第一为人民。”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