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 钦州保税港区再现“北部湾速度”
“现在也能够在手机地图上找到钦州保税港区了。”前来考察的一名客商对管委会工作人员说,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是在一片茫茫大海上吹沙填海形成,经过5年的艰苦创业,保税港区建设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一期2.5平方公里已于2011年2月16日全面开港运营,二、三期7.5平方公里已吹填成陆域,即将于2014年3月正式封关运营。园区建设总投入达152亿元,建成10万吨及航道及8个10万吨级集装箱及多用途泊位、2.5平方公里的基础及监管设施、420万立方的原油储备库、1.6万平米国际汽车展厅、3.2万平米国际酒类交易中心、8.2万平方米的保税物流仓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创造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又一奇迹。
主要指标大幅增长,特色业务强劲发展。在国内整体经济增幅减速、国际经济形势严峻低迷的形势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运营发展逆势而上,主要运营指标大幅增长。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600万吨,比去年增长38.2%,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箱,增长26.6%,连续三年稳居北部湾港口之首。
“钦州保税港区国际汽车城正在展示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辆轿车、越野车、老爷车、直升飞机、摩托艇、山地车,这里是永不闭幕的名车博览会。”国际汽车城营销总监芦爽笛介绍说,钦州保税港区是继天津、大连、上海、广州黄埔之后我国第五个沿海整车进口口岸,是西部唯一的整车进口口岸,目前已建成1.6万平方米的国际汽车城、进口汽车检验线,7万吨级的汽车滚装码头及15万平方米的汽车专用堆场等汽车口岸配套设施即将建成,力争在3-5年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进出口基地及销售中心。
强化招商引资,企业引进取得突破。“我们正在开展钦州市洋务运动。”管委会主任曹坤华总结,钦州保税港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果丰硕,截至目前落户钦州保税港区企业达130家,其中2013年新注册企业约35家,新签合同项目14个,签约项目合同投资完成15.2亿元。一期建成8.2万平米物流标准仓库,中石油420万吨原油储备库、3.2万平米国际酒类交易中心、进口汽车检测线等项目均已开展业务;阿拉法(广西)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便携终端及平板电脑加工项目、奇智纺织品加工项目竣工或基本竣工,实现了加工制造业零的突破。2013年管委会积极赴外招商推介,与意大利托斯卡纳葡萄酒中心、优传跨境电子商务、正威国际集团贵金属物流等一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拓展航线航班,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周边拥有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构成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目前已建成10万吨级航道和8个10万吨级泊位,已开通到香港、台湾高雄、泰国曼谷、新加坡的外贸航线及大陆沿海各大港口的航线。随着前往东盟国家直航航线开通后,每个集装箱可避免中转费用6000多元,且到新加坡港的运输时间缩短5天,到泰国曼谷港从18天减到7天,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钦州保税港区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的优势逐步体现,已成为西南货物出海最便捷的通道。
优化监管模式和服务措施,通关环境不断改善。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实施大通关百分百满意工程,强化服务企业意识,不断优化监管模式和服务措施,各联检部门提供每周7天24小时全天候无假日通关服务,高效、便捷、友好的口岸通关环境初步形成。“我们这批法国进口红酒从钦州保税港区进口,比在深圳通关速度要快15天,货物运往云南物流费用节省了2万多元/箱。”云南益樽酒业有限公司普智福总经理介绍说,钦州保税港区酒类进口业务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快捷的通关速度,葡萄酒从上岸到出区销售,最快只需要7天,一般都能控制在半个月以内,这与全国其他口岸相比具有竞争力。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