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86本笔记21张草图24年扶贫路 赵文强惦记的全是瑶民

上了年纪的瑶乡阿婆独自扛重木回家。广西新闻网 记者陶媛摄

    记者手记:

    有人曾问覃干鸾,有没有想过让赵文强不继续跑山路进村下乡了?她的眼泪一下子出来了,“他总是念叨着‘我还要去村里看看,还有好多事没做’……”

    翻看赵文强的笔记本,这个瑶族汉子的话,句句都是从心窝里淌出来的。正是凭着这样一颗心,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5年,10年、20年……他没有抱怨过一次进山路远坡陡,没有错过瑶山的任何一个村屯角落,他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扶贫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正像他的一位老友含泪痛说:“他走了,他原本有一个好身体!他把一生的精力、智慧、乃至自己的身体,都贡献给了他热爱的瑶乡!他还没得及完成‘约定’把全市各村屯的照片资料搜集整编成一本书,给更多人看到他美丽的家乡!”……在整理这些文字的时候,记者的心无数次被一种热辣辣的东西涨得满满的。

    也许理解赵文强有点难。赵文强严、细、实,带有硝烟味,但他内心拥有的坦荡人品和对百姓的关爱,恰恰蕴涵着他对一种高尚的真情与浓烈,也让更多的人感动。他曾说过,“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当过兵,没有当过警察。”在记者看来,他恪守做人之道,奉献军人赤情,内心滚热,通体透明!“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求奉献,为官之法在于清正廉洁!”

    “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赵文强走过的扶贫路可以动情,那么,瑶山的每一座山,每一个坡,每一道岭,每一块石头,每一棵茶树……都将洒下如诗如歌的泪水,以敬仰这位瑶乡群众的扶贫斗士,他用20年不悔的赤心,煅铸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群众事业的最高贵品质——忠诚,忠诚洒满了他扶贫路上的每一步。他就像大瑶山的一道脊梁,耗尽了自全部的心力,用无声的力量实践了自己心中一个朴素的信念:山区群众很困难,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唯山里百姓的口传心念,让他的事迹和他的名字,像瑶乡人的山歌一样,愈唱愈远,绵延不绝……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