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抓长”:
从体制机制层面破题
该县在建章立制方面,重点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庸、懒、散、软、奢”等“四风”问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及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让群众看到新变化、见到新成效。截至8月底,已出台各类制度281项,拟出台制度239项,废止8项。
作风改不改变,制定的制度能否执行下去,拿什么来保证?为此,该县出台《恭城瑶族自治县机关作风效能大提升大督查工作方案》。“会场纪律不时有镜头‘扫瞄’,上班时的违纪行为随时可能被记录,真的是动格了!”在谈到狠抓作风建设的力度时,该县党员干部都深有体会。
为确保督查工作落到实处,该县从县纪委监察局、组织部、两办督查办等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实行统一集中办公、统一安排工作、统一管理,破解督查力量“散”的问题。领导小组分成4个督导组,分别专门针对群众关注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文风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督查。为解决督查工作问责“难”的问题,该县提高督查机构建制,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大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纪委书记、县委办主任任副组长,提升震慑力,增强执行力。为把督查效果做实,明确了“提醒”、“约谈”、“曝光”、“问责”、“惩处”五种问责方式,“黄灯、红灯、高压线”层层设防,既严格,又具有人性化。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作为业绩评定、评先评优、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督查领导小组还有根据督查结果推荐提拨优秀干部的权利。
方案出台以来,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送礼进行9次明察暗访,未发现违纪现象;对机关作风建设执行情况、会风、“清洁乡村”、重大项目督查工作等实行常态化明查暗访,共发出点名道姓督查通报7期,通报违反工作和会议纪律的8个单位23人次;督查21项重大项目,提出问题和整改建议76条,有效地向各单位和党员干部释放出执纪必严、常抓不懈的信号,促进全县机关作风明显好转。
“我们出台大督查方案,就是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在给全县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洗脑’的基础上,给大家划出行为‘红线’,内因和外因同时发力,促进作风效能大提升。”该县县长林武民说。
(刘先春 李振杰 唐建华 周素梅)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6] 页 |
| (支持“←、→”键翻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