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通讯员 蓝艳青 樊何东
在忻城县城关镇高塘村,谭就根一家祖孙三代,代代有人参军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
1944年底,谭就根的父亲谭光恒30岁,已养育两个孩子。然而,身材魁梧的他当年便被强征进入国民党军队服役。在国民党军队的日子里,他苦练本领,以报效祖国和人民。然而,在当时国民党的队伍里,他看不到报国的希望。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谭光恒和一批战友毅然投诚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被编入陈毅同志领导的部队当机枪手。
由于本领过硬,谭光恒在硝烟弥漫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谭光恒复员回乡。
1958年,谭就根的二哥谭就强刚刚初中毕业,父亲便鼓励他到部队锻炼。二哥放弃高中学业,当年如愿穿上军装,成为谭家的第二代军人,在广西军区警卫营服役19年。
1977年,谭就根高中毕业后,回到高塘村小学当民办教师。没多久,他又踏着父亲和二哥的足迹光荣入伍,成为广州军区某高炮团指挥连战士。受父亲和二哥的影响,谭就根在部队刻苦训练,成绩显著,是连里的全能手。1982年,谭就根光荣退伍。
谭就根退伍不退志,在多次急难险重面前,勇于担当,保持军人风格。2011年,忻城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他半夜三更冒着倾盆大雨组织民兵抢救受灾物资,转移受灾群众。谭就根还带头种桑养蚕、规模种蔗,处处当群众楷模,在当地留下好口碑。
和父亲一样,谭就根的儿子谭瑞欢也是个“军人迷”。2003年,高考结束后,他毅然选择了绿色军营,成为谭家的第三代军人。
自从踏进军营,谭瑞欢就严格要求自己,听党指挥,不管是体能训练还是政治学习,他样样走在全班前面。一次,部队的一艘军船在深水区发生故障下沉,谭瑞欢第一个潜下水里解除故障。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12年来,谭瑞欢从普通士兵到士官、到班长,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还立过三等功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