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领导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增进政治互信、开拓自贸区市场、推进全方位交流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象征。
柬埔寨首相洪森:东博会不仅给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首脑、领导层和企业家就加强贸易、投资领域合作深入交流提供了机会,也是提升双边各领域合作的平台。
老挝国家副主席本扬: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与运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使双方贸易额增长至如今的近4000亿美元,预计今后将成功实现到2015年双方贸易额增长至5000亿美元、2020年增长至1万亿美元的目标。上述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促进和保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缅甸副总统年吞: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了一个双方互访的平台,东博会期间有大量的商机,双边贸易关系和地区贸易关系得以促进。中国-东盟博览会给各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和机遇,让他们得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和他们的产品,接入全球市场。
泰国副总理兼外长他那萨: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东博会已经成为东盟和中国合作中的重要盛会。南宁是连接中国和东盟的重要门户,在促进双方伙伴关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作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成果之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双方合作的成功典范。
各国政要
文莱工业和初级资源部部长叶海亚:我认为东博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渠道,能够让东盟国家在中国展示他们的产品,同时也给中国一个机会来进口东盟国家的产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十多年来,为中国和东盟的工商界企业家提供了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创造了大量的贸易投资和合作机会,在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双方经贸合作、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马朝旭: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10年来,在拓展、深化“10+1”范围内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对推动中国和东盟同其他经济体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中国和东盟扩大影响力、深入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商机。
澳大利亚驻东盟大使西蒙·梅里菲尔德:中国-东盟博览会聚集这么多国家领导人、贸易部长以及各领域人士。他们共同齐聚于此进行互动,探讨本次会议的主题,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将为今后的交流打下很好的基础。
印尼新任驻华大使苏庚:我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非常重要。印尼每年都会派代表参加。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东博会办了11届,可见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每一届都有很多东盟客商来参与,可见是非常有成效的。
柬埔寨首相顾问兼加华银行主席方侨生: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柬埔寨的商人能够把商品展示给中国市场,这个平台也可以让中国的企业家把科技和服务产品、金融产品,甚至金融服务包括资全部引到柬埔寨去。11年来,东博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绩。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双边经贸合作的大平台,为双方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带来了实惠,增进了友谊;也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打造升级版的助推器,尤其是在当前,对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印度尼西亚贸易部副部长巴尤·克利斯纳穆迪: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平台,是推广中国产品和东盟产品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促进了多边的贸易发展。印尼政府非常重视这个展会,印尼总统、副总统以及部长级贵宾都曾经出席东博会,因为我们都明显看到了东博会的好处。我认为这个平台将会增加和促进各国贸易的增长。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马明强: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在已经基本走过了十年了,中国-东盟博览会进程几乎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进程是同步的,现在东博会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综合性的活动,成立以来对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对推动东盟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双方相互理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贡献是巨大的。未来十年,它的作用我想应该也是巨大的。
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司长陈洲:中国-东盟博览会富有成效,成为合作共赢的典范。十多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对东博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心和支持。在11国政府和商界的共同努力下,历届东博会创造了一系列政府与企业的对话平台,举行了大量的有关海关、质检、金融、物流等经贸配套服务领域及人文交流活动,有助于企业更好理解和应用有关经贸合作安排及经贸促进政策,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十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博会的成功充分说明,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开放的政策对话以及加强各参与国之间的有效协调,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东博会在这方面的经验对于全世界范围内未来的南南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广西的推动很大,十年前广西在外界看来还是比较边远的地区,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西南部的门户。
老挝“魅力之城”波乔省副省长:在东博会这个平台上,中国和东盟已经建立起高度的信任。这种互信来之不易,我们希望把这种互信不断传承下去。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薛刚:这是我第四次参加东博会,东博会的确是各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东博会推动了很多企业的合作,通过这十多年的时间,仅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企业就在宁夏投资40多亿元,这是很了不起的。我相信中国-东盟博览会越办越精彩。
非常感谢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宁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学习,这个经验就是做平台不仅是着眼于当地,不仅着眼于广西,要着眼于更大的一个范围。
韩国驻华大使馆商务一等秘书金贤哲: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的平台。中国政府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个完整的平台,我非常看好这个平台。
中国驻马来西亚商务参赞吴政平: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金字招牌,它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贸易、投资和互利经济合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以外的合作,比如文化、教育、科技、法律各方面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举办了11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作为非常重要的主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抓住了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合作非常重要的领域。
匈牙利国家贸易署亚洲副董事AgnesPuskas艾妮普斯卡: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组织得非常热闹的盛会,有着很好的潜力。会期举办企业之间的商业洽谈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给匈牙利客商提供了很多与中国企业进行交流的机遇。尽管匈牙利距离中国非常遥远,但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可以促进匈牙利和中国的关系。通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匈牙利企业可以实现出口高附加值和高价值的产品,以较低的税率出口高科技产业产品和食品等目标。
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田中朝哉:这次东博会的很多活动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就是中国-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说这次东博会,中国和每个东盟国家都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来进行交流,我认为这种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互相理解和良好合作都有很大的作用。
老挝工贸部招商局局长松旺·南塔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有展览,有高层会议,还有很多活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与老挝的联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收到的效果也很好。东博会成功举办了11届,不断发展壮大。今年的东博会是一个新的机遇,在很多方面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何为:本届东博会丝绸之路的地毯设计得好,寓意了东博会是通往东南亚丝绸之路的要道,很有特色!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吕伟:今年东博会迈入了钻石十年,国内各展馆及东盟国家馆比往届更专业,规模更大。
商协会负责人
文莱国家工商会会长拉扎里: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我就参加了,这是中国-东盟“10+1”之间极好的合作交流平台。现在中国又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湾连七国”的北部湾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文莱在其中扮演的是一种支持性的角色。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副部级):这一届东博会开幕式很有创意,体现我国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各国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的精神。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博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加深了中国各中小企业和东盟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互惠互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谭建荣(副部级):东博会的举办为中国-东盟全面深化合作找到新的契合点。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秦占学:东博会从今年开始进入钻石十年。展望未来,东博会的发展将更迅速,将作为中国企业走向东盟的窗口,成为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东盟-中国工商总会杨天华:我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比较好的一个平台,因为东盟的一体化将会在2015年底开始。这个一体化对中国来说,不管在经济转型或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政策方面,会有很大发展的空间,市场的潜力也非常大。
东盟工商总会副会长、泰国湖北商会会长韩宗渭:今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钻石十年的开局之年,第11届博览会有很多新的内容,让人觉得像是一个新的开端。一是展位多了一些,不过泰国很多的客商想要参展,还是没有展位了;二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主题,是我们钻石十年非常好的命题。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泰国和中国交流合作的平台,我们参加东博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们还将举办东盟一体化投资战略论坛,探讨东盟一体化的投资战略及机遇,希望取得更好的合作成效。
泰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马思华:这次有机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感触良好,非常有意义,可以看到各国的领导人和部长都来参加这次展会,没有哪个国家缺席。这次的展会非常成功,而且很有收获。这次东博会是第11届,11是两个1,加起来等于2,这是中国跟东盟各国交流很好的平台。
泰国工商总会副秘书长马嫣:本届东博会的规模又扩大了,从方方面面的数字就看得出来。另外也增加了新的元素,比如说开幕大会有4+4+2,我觉得这次会议规格非常高,特别是东盟国家,元首级的来了两位总理,副总理级来了4位,部长级也来了4位,从政府角度来讲规格很高。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外老朋友、合作伙伴的聚会,在东博会上我们能与旧的合作伙伴见面,结交到新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是一定要来参加的。
参展参会客商
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又“大”又“好”,“大”就是规模大,原来10+1,现在10+6,这么多国家来参与,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好”就是这个平台对企业走向东盟、辐射东盟给予了很好的支持,我们正是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与东盟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联系,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个平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熊群力:我觉得这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内容丰富、范围更广泛,不是简单的贸易,包括很多深层次的合作。
北京四季沐歌集团杨斌:我感觉这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规模还是非常大的,领导人也非常重视,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说明东博会在整个东盟非常有影响力。
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主管冯柱斌:本届东博会,我公司获得了境外客商的青睐,比如阿联酋、南非等,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辉煌水暖集团经理张德遵:本届东博会期间我公司参加了越南采购商对接会,与越南的一家合作公司签了约,并借助东博会这个平台宣传了我们公司的产品。开展期间服务很到位,期待以后有更好的合作。
法恩格卫浴总经理颜定贤: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了一个助企业走向东南亚市场的平台。我们的产品很特殊,借此机会向东盟国家展示了自己产品的特色。
广州集泰化工有限公司外贸经理张美良:我公司在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不仅借助平台将自己设计的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而且在南宁也寻找到了代理商。
江西皇家缘工艺家具有限公司经理吴红卫:这次东博会让我们接触了很多国内和东南亚的客商,使我们了解很多东南亚市场相关方面的信息,同时促成了好几个客商订单,所以这次展会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
广州恒铝铝业发展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林秀音:东博会活动精彩纷呈,我公司参加了现场举办的中越采购对接会,让我们直接接触到越南客户,有一定的效果,要是能引进更多采购商效果就更好。
福建久联进出口(漳州)有限公司销售主管赖跃冠:我对本届东博会总体印象不错,但由于天气原因,客流量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所开展的会议专业性强,有利于开拓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国家展馆有特色。
河南卫平门业销售总监张杰:本届东博会,我公司觉得会刊的设计对参展商非常有利,能有效让客商尽快了解参展商信息,为我们参展商提供了一个信息渠道。
新德隆特种陶瓷(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这一次东博会来了非常多的外国企业和官员,我觉得这次影响力一定是非常深远的。
我们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今年我们想通过东博会,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和新产品推广给更多的国内和东盟企业。
徐工集团经理肖栋:本届东博会信息传达及时(如台风防范提示),展览规模大,贸易配对服务好,达到了预期的品牌宣传效果。
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朱风芹:东博会平台好,面向东盟国家较广。有效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利于中国与东盟农业发展。
广西开元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黄茜:东博会专场对接活动专业性强、成效显著。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经理林玲:展览整体规模大,人气旺,为展示本土汽车品牌提供了一个面向东盟国家的展示平台,效果明显。
广西三有全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敏:本届东博会很多展馆都很吸引人,很多展馆都很有特色,感受到很多新的元素。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来吸引更多采购商。
广西南宁黄平果涂料公司销售经理黄先生:参加了多年东博会,它对我们公司开发东南亚的市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希望越办越好。
广西谨而信有限公司经理郭先生:我已经连续参加了几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展会服务还是很到位的,希望以后人流量方面主办方加强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让展会效果更佳。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钻煌: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国际性的展会,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贸区带来的机遇和便利化政策的好平台,东博会的贸易配对服务更加有效。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东盟国家中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以最具领先优势的产品参展东博会,重点进行形象展示,能突出产品质量和特色,树立品牌良好形象。
广西中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战: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国内跟国际接轨的一座很重要的桥梁,也是对我们国内以及广西本土企业走向国际的一条很重要的渠道,我感觉挺好的。
广西卓越动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欧:我对本次中国-东盟博览会印象比较好,特别是可以组织一些客户来看场,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机会邀请他们来参加会议,顺便洽谈业务,比较令人满意。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林冠: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举办,而且常办常新,每年都有新主题。今年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博会每年紧扣主题来开展展览活动,是非常好的平台,它把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优质资源在短时间内引爆,形成非常好的咨询、交流、项目洽谈的平台。
南宁领袖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本次东博会让我们在国内外客商面前充分展现了公司的产品技术和实力,扩大了我们在东南亚市场的影响力,为我们提高在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家学者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活动帮助我国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广西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11年来,可以看出东博会越办越好,尤其是它密切结合中国-东盟当前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地以合作促友谊为主线,以创新的形式、务实的合作推动双方关系的发展。东博会不仅是一个产品展示会,同时也是促进中国与东盟政治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展览会,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所副主任袁波:目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钻石十年”的发展机遇期,自贸区也面临着升级,中国领导人还提出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次东博会的召开对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打造自贸区的升级版,以及深化“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东盟博览会高级顾问俞晓松:中国-东盟博览会越办越好,不仅带动了广西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服务国家周边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
媒体
中国日报记者李想:今年是我第一次来东博会,没想到东博会那么大,人那么多,尤其是还有那么多的活动、论坛、会议,真的很棒。
香港商报记者蔡宁:首先点一个赞,整个东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幕式的织绸缎是亮点,其他各式各样论坛发出来的声音也引人深思。东博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议程,可见效率是极高的。
南博网主编李梅:参加了很多届的东博会,感觉今年的亮点挺多,首先是在微宣传这块,今年的微博和微信抽奖宣传挺给力的,粉丝很活跃,用户体验不错;其次是首届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的举办很成功,嘉宾的演讲干货很多;再次是会场管理方面有进步,在非公众开放日少了很多往年的非专业观众人员入场。
香港商报记者蔡宁:每一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对于记者来说,更像是一场新闻的盛宴,各种信息、各种灵感的碰撞,总能让我们收获得满满当当的。每一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我们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向世界报道了东博会的成就,更见证了中国绿城南宁的发展。毋庸置疑,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富有成效、合作共赢的平台,成为广西与香港交流、投资最便捷的通道。我们愿意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鼓与呼,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摇旗呐喊!
农博网记者古鹏:每一次的东博会都给我带来很大的震动。我参加过全国很多大型的农业展会、高峰论坛,东博会的安排、组织、接待是最好的。作为媒体,宣传和推广展会是我们的工作,东博会的信息量、新闻点十分多,秘书处的同事们十分及时的短信提醒、车辆接待组的实时车辆调度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在南宁的新闻工作非常顺利,也非常有感触。我和很多的业内媒体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与秘书处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感谢东博会,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最难忘的。希望下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圆满成功!
(苏超光 义清盛 覃雷 高榕/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