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为在全区营造人人关注志愿者、人人尊重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总结推广广西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不断健全机制、壮大队伍、规范管理、弘扬新风、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广西新闻网记者深入南宁、柳州、桂林、贺州、梧州等市县乡镇,就当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凡人善举、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志愿团队等先进事件进行实地采访。从9月26日起,广西新闻网将推出《志愿服务》系列报道。
广西新闻网记者 伍永志

二十年来,莫丽英累计为她的爱心驿站投入资金超过10万元。广西新闻网记者 伍永志摄

“莫丽英爱心驿站”里的志愿者在为老年人理发。广西新闻网记者 伍永志摄
“此前,很多人对我做的爱心活动有误解,认为我照顾独居的老人,是为了得到他们的房子或者是其他的东西。”今年已经52岁的莫丽英说。如今,再面对这些闲言风语时,莫丽英早已云淡风清,只希望老人们能够健康长寿。同时,她还在“莫丽英爱心驿站”的理发屋两侧,贴上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传递爱心”的对联,以表示自己的”爱心驿站“会让爱一直传递下去。
1962年出生的莫丽英,是南宁市五一西社区翠湖新城小区爱心理发屋的老板,也是“莫丽英爱心驿站”的领头人。
1995年下岗后的她,参加了再就业免费培训班,学习理发技术后在南宁市江南区平西一支路开了家理发店。从那时起,她就经常为困难人员免费理发。2007年,莫丽英将理发屋搬到了五一西社区翠湖新城小区内,并更名为“爱心理发屋”,继续为小区的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免费理发。
同时,她利用业余时间照顾三位独居、孤寡老人并为老人养老送终;积极加入众多爱心QQ群,通过网络平台,结识更多的爱心人士,与爱心人士一起,带头捐资捐物,看望低保户、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开展各种送温暖活动。二十年来,莫丽英累计投入爱心事业的资金超过10万元,这对收入不高的她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2009年8月7日,广西新闻网报道了南宁市金盛网吧网管员王小丁(化名)英勇抓小偷而负伤,面对近万元的医疗费一筹莫展的报道,莫丽英在网上了解到这情况后,组织爱心人士和企业为王小丁凑齐了手术费,连续多天给王小丁送营养餐,直到康复出院【详见报道:[独家]爱心企业为英雄网管凑齐手术费用(图)】。
“我看到关于王小丁的报道后,深为一个外地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勇敢地挺身而出而感动,作为一名南宁人,我更应该发扬南宁‘能帮就帮’的精神来帮助他。”这是莫丽英在2009年8月10日接受广西新闻网采访时的回答,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她依旧还在“做一辈子雷锋”的路上。
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2011年12月,莫丽英以爱心理发屋为依托,成立爱心小分队,招募到30名志愿者,有学生企业人员、社区居民、社会爱心人士,其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85岁。他们主要照顾一些独居的孤寡老人、走访慰问社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为困难老人免费理发。
2013年1月,“莫丽英爱心驿站”正式登记注册,服务宗旨是扶贫、济困、助老,目前爱心驿站队伍不断壮大,注册志愿者达到了400多人,主要依靠爱心企业和社会志愿者捐资捐物,经常深入社区、农村、学校、社会福利院开展常态化关爱慰问困难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壮大队伍,把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下去,今年4月,莫丽英招收一批约30多名新徒弟,手把手地教给她们理发技术,让她们掌握一门谋生的本领,也加入爱心驿站,以自己的志愿服务行动回馈社会。
莫丽英说:“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我要让爱心一直传递下去。”做一天雷锋容易,做一辈子雷锋难。爱心驿站与莫丽英一道,正在“做一辈子雷锋”的路上行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