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五、自我评价

    坚持突出问题导向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苍梧县坚持突出问题导向,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民心所向定标,从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有效促进了全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指出,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一些地方,“车轮上的铺张”问题、“舌尖上的浪费”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问题,严重伤害了群众的利益和感情,为人们深恶痛绝。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哪里问题集中,哪些问题突出,就朝哪个方向用力,把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全过程。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不难发现,那些效果好、群众满意的地方和部门,往往是以问题为抓手,在人们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动真碰硬、勇于突破。教育实践活动要让群众叫好,就必须向问题叫板,必须突出问题导向来整改。

    突出问题导向,要敢于正视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现实生活中,矛盾无处不有,问题无时不在。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问题,甚至回避掩盖问题,那样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大、越积越多、越积越难,到头来不可收拾。怕暴露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对待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不能有“家丑不可外扬”心态,而是要迎难而上,盯住不松,抓住不放,主动化解,不断改进作风,推进发展。

    突出问题导向,必须找准问题。问题底数摸清了,才能够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没有找准问题,存在的问题心中没有数,工作就没有针对性,也就失去了工作重点和方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全方位、多渠道深入查找问题,把问题找准、找透、找全。既要自己找,也要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坚持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找问题。比如,苍梧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三联三促”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既找到、找准了存在的问题,也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想。

    突出问题导向,关键是要解决问题。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发现问题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问题看到了、找到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让群众得实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对于发现的问题,要以钉钉子精神加以解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苍梧县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列举的“四风”方面25种表现,主动顺应群众期待,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敢于动真碰硬,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答题者:苍梧县委书记叶剑强)

    答:该县按照“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注重整体、重点防范,刚性约束、严格问责”的思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为重点,紧盯“四风”问题易发高发的重点领域,统筹抓好“立、改、废”工作,建立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县委出台了《苍梧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苍梧县委常委带头讲课制度》《苍梧县委常委班子领导包案制度》等9项,正在制定将陆续出台的制度规定7项。各活动单位也结合各自实际抓好建章立制,切实把作风建设具体化制度化,共制定出台制度248项,修订完善485项。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提高了制度执行力,初步形成了既“治病”又“防病”的长效机制。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