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热汗 倾真情
——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帮扶凌云县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韦继川
编者按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国家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关心爱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核心内容是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在“扶贫日”到来之际,本报选取我区社会扶贫的先进典型进行报道。
从2011年的2263元,到2012年3966元,再到2013年的6076元!凌云县弄塘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两年实现自治区确定的“到2015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
这组数据,是3年多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帮扶凌云县的一个缩影。这也让洒热汗、倾真情,为凌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不懈努力的扶贫工作队员倍感欣慰。
让“硬骨头”成为扶贫示范点
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沙里村弄怀屯是一个纯瑶族屯,当地多为石窝旱地,人均耕地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2011年人均收入仅1500元。当年,工作队进驻沙里村,先后投入建设资金573万元,实施屯级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屯内道路硬化亮化、群众议事文化服务活动中心、蓄水池等建设项目。
同时扶持群众发展油桃、线椒、金银花、核桃种植和规模养猪、养鸡等种养业。
2013年,工作队又将沙里村弄利屯作为新的建设示范点,投入1097.31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农民收入倍增”“智力扶贫”“党建引领”四大工程24个子项目。
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人力,工作队投入建设资金1294万元,实施房屋立面改造792户、三条主街道路硬化1.85公里、污垃处理等9个项目,把沙里集镇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乡镇。
让贫困农村“龙头”扬起来
驻凌云扶贫工作队通过开展“吸纳地气谋思路,服务基层破难题,创先争优促发展”的干部下基层扶贫大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凌云县各村产业、交通、人畜饮水、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掌握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撰写调研报告112份,为110个村(社区)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
开展“支部追陇雅,支书学(吴)天来”“学习吴天来,争当好干部”活动,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感染、激励、指导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县110个农村支部制定了党员结对帮扶贫困农户制度,110个支部制订了双向培养计划,利用“农家课堂”、农村党员大培训、远程教育等平台,实施凌云县千名能人培养计划,每个村选拔1名经济能人担任村支书(主任)助理,作为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目前,已有421名党员正在实施辐射贫困农户的带富项目,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带领群众扶贫攻坚的“龙头”。
工作队推行“政府挂牌、‘两委’竞标”“支部承诺、县委奖励”工作新机制,改变当地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种桑养蚕、庭院经济、中草药种植、林下养鸡等8类农业产业项目,在全县110个村“两委”进行竞标。目前,全县通过竞标,新种麻竹、桑树、十大功劳、巨菌草等共3.16万亩,新建了12个产业示范基地和196个规模养殖场,逐步形成以村带乡、以规模示范基地带动全面发展的格局。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