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连
作风建设关系党员干部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聚集“四风”狠抓整改,下猛药整治作风顽疾,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在,教育实践活动已基本结束,广大群众最担心的是不良作风反弹,最盼望的是把改进作风的好态势坚持下去。因此,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作风建设成为一种经常的、平常的、正常的状态。
深化对作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各级领导要从把握作风建设的规律入手,深入思考如何从源头上解决作风问题,深入研究如何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提高对作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真正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变成实际行动。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良好的作风离不开严格的制度约束,制度建设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根本保障。要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思想上定标、行为上立规,用制度来规范党内生活和党员干部日常生活及行为,让作风建设的成效得以长期巩固、经验得以长期坚持。同时,要善于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形成作风建设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使制度能够管得住现在、跟得上发展、经得起检验,力求长期执行、长期发挥作用。
把制度真正落实到位。实践表明:再好的制度不落实,制度就会成为摆设。因此,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执行。必须把制度执行放到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真执行而不能假执行,逐项执行而不能有选择地执行,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规行为,尤其是对影响制度执行的不良倾向及时纠正,对违反制度、损害制度权威性和严肃性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用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