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之道路硬化

 
许长江/绘图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道路硬化”专项活动为全区农民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到2016年底,我区“要实现乡村道路基础设施普遍改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道路建管养运机制基本建立,村通村提升、村通屯畅通、屯通屯保障、户通户便民,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为实现这一目标,一场声势浩大的“道路硬化”专项活动,在全区吹响行动的号角。



截至2013年底,全区14354个行政村通畅率为82.64%(通沥青或水泥路)。

    1

    “一通二改善三提高”

    解决农村出行难、乘车难、行路难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道路硬化”专项活动目标明确,即到2016年全区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5%,2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村屯内道路硬化比例明显提高。

    为此,我区将实施“千村公路通畅”工程,以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村际联网道路、通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农村学校周边道路、屯内道路建设为重点,开展“一通二改善三提高”行动。

    “一通”,即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区新增约1000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约7500公里;新增约500公里通农林场分场硬化道路。通过加快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统筹推进通农林场分场道路及村际联网道路建设,进一步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优化、整合、提升村镇道路网络资源,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100%。

    “二改善”,即改善屯内道路通行环境、改善农村客运环境。完成5000个以上村屯内主干道硬化。优先支持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建设和屯内道路硬化;完善道路排水设施,改善屯内通行环境,逐步建立较完善的城乡客运管理体系,实现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85%。

    “三提高”,即提高通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提高自然村屯道路通达率、提高农村道路网络化服务水平。推进道路安保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四、五类大、中桥危桥约100座,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整治隐患里程3000公里以上,全面提升乡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支持地方建设8000公里以上通自然村屯道路。优先支持50户以上位于主要通道沿线、重要旅游经济区、城乡周边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村屯的通屯道路、屯内道路硬化建设。优先支持施工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经济带动性强的村屯实施村际联网道路、通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完善道路附属设施,改善自然村屯道路通行条件,大幅度提高自然村屯道路通达率。新建约1000个建制村便民候车亭,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和农村道路网络化服务水平。



灵川县东马村公路改造项目完成后,原来的烂泥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了。周建林摄

    2

    示范引领全面推进

    村屯道路要“畅、洁、绿、美、安”

    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实际,选取部分群众积极性高、代表性强、建设需求强烈、示范作用大的建制村开展“道路硬化”示范点建设,采取“整村推进”的模式,打造出一批“责任落实好、管理规范好、工程质量好,环境保护好、制度建立好”的示范点。

    示范点道路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对农村道路的相关建设标准实施,示范点内建制村村民主要聚居地通沥青(水泥)路、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等级公路,村屯联网道路畅通、屯内主要干道全面硬化、道路排水设施基本完善、便民候车亭设置合理、建制村有客运班车通行,能够较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需求,实现村屯道路“畅、洁、绿、美、安”的目标。

    为激励示范村建设,使其发挥最大的带动效应,示范点实行先建后奖的办法,经考核被评定为全区“道路硬化”示范点的建制村,自治区本级财政在下一年度安排奖励资金,用于支持该示范点所属县(市、区)的“道路硬化”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