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
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钦州摸索出一套全新工作模式。
叶坚介绍,2014年钦州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障住房的建设。考虑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收益较商业项目较少,钦州市通过免收相关税收、开辟办证申报绿色通道、减免征地费用及促进与银行贷款协商等措施,提高民间资本介入安居工程的热度。
以阳光之春小区为例,这个包含经适房、廉租房及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在内的惠民工程,完全由民间资本筹资5亿元建设。叶坚表示:“这样政府可省出力气,推进更多的保障住房建设。”
同样在去年,钦州还尝试“以租代建”、“以购代建”等方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个方法得益于钦州较低房价,政府为拆迁户团购租房或者新房,如此可极大缩短拆迁户安置时间。“以往的经验是,一户人被拆迁,经过重新征地建房、再入驻安置,至少需要5年时间,如今拆迁户可直接挑选现房”。
新目标
加强棚户区改造成今年房改重心
“今年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重点在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叶坚表示,钦州2015年计划再开工建设公租房7000多套,以及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2万多套。
其中,钦州主城区沙坪、上沙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获自治区住建厅批复,并纳入到广西2014~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沙坪村改造项目105户,上沙村改造项目94户。两村改造项目同时列入2015年年度全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计划、中央及自治区财政资金补助以及自治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范围。
叶坚分析,政府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一是考虑到此项房改涉及人群范围大,包括老城区居民、老厂矿居民;更重要的是,它是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解决好保障问题,则是农村进城人员真正成为城市人的关键步骤。叶坚表示,集中建设的保障房,配套建设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必须及时跟上。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