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深化教育改革综述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本报通讯员 周仕敏 黄秋婷
2014年的广西教育,改革是最令人瞩目的关键词。
一年来,从全国首创多元普惠办园新机制,到首次启动全区中小学教师统一公开招聘专项考试,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计划实现县份全覆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实现县份全覆盖……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改革举措,正改变着广西教育的面貌。
多措并举,基础教育取得新突破
2014年,我区开始实施“双千计划”和“八大工程”,计划筹措1000亿元以上资金,建1000所以上的学校,仅学前教育就要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459所,占“双千计划”学校数近一半的名额。
作为我区创新机制解决“入园难”的重要途径,2014年全区共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1000所,落实奖补资金5676.92万元,受益幼儿达23万余人;组建118个学前教育集团,带动400所幼儿园优质发展;秋季学前教育招生达134.26万人,比2013年同期增长14.75%。
多元普惠性幼儿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和集团化办园,是我区提出破解“入园难”的重点办园模式。如今,像柳州这样注重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市县越来越多。南宁市青秀区、临桂县、岑溪市等县(区、市),都积极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有效缓解了城区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
在义务教育改革方面,我区首次启动全区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考”,有效解决中小学教师“招非所有”问题;建立教育责任考核新机制,实行中小学项目建设备案制,在9个城区探索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是教学点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困难。如今,随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全面铺开,山里的老师扩充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授课技巧;山里的孩子则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享受到更为公平的教育。
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怀占教学点,安装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给师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活动体验。“现在老师给我们上音乐课、科学课,我们可以看着大屏幕学习,特别有趣,很容易就学会了。”教学点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道。
2014年,“全面改薄”工程建设也在扎实推进,全区筹措下达各类项目资金60亿元。大量的投入,有效改善了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地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鹿寨县和灵川县日前通过“国检”,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至此,我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区、市)已有5个。
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新进展
2014年,中央下拨和自治区本级财政共计筹措6亿元,支持各地新建普通高中12所、改扩建普通高中80所,新增普通高中学位3.6万个;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139所,实现了县份全覆盖。
高中教育“硬件”的拓展,也需要“软件”的改革。为此,我区把着力点放在了高中教学内容上。
从去年秋季学期起,除语文、数学、政治等“老牌”科目外,高中课改在课程上新增了各种选修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任意选择。每个学生还必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每年必须参加1周,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纳入学分考核。
为把新教改的核心渗透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带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区对4万名普通高中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两手抓两手硬,普高职高齐头并进,才是硬道理。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我区以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为主要突破口。
2014-2017年,自治区每年将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奖补经费,补助各地推进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逐步将县级中专学校建成当地集高中阶段教育、教师进修培训、民族文化传承、就业和扶贫培训、业余体校、电大教育为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一系列举措也先后出台:
去年6月11日,我区重新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办法》,允许学生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双向转学;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投入中职学生学费补助资金3.43亿元,实现中职免学费全覆盖;
……
在多种政策的联合发力下,2014年全区县级中专招收全日制新生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
激发活力,高等教育取得新发展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说。
2014年10月,我区确定钦州学院、南宁学院、百色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4所高校为整体转型试点单位,确定1999年后其他新建本科高校的近40个专业为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同年12月7日,在宁波举行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肯定了广西制定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所取得的成绩。广西试点高校转型发展的经验也获得了与会专家的较高评价。
与此同时,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以进一步落实和放宽:高校可以自主科学选拔学生、调整学科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选聘使用和管理教职工、开展科学研究、管理使用经费和财产、开展与境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去年高考前,我区15所国家、自治区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在对口中职招生时实行联合测试、抱团招生,形成广西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联盟。灵活多样的政策,丰富了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这也是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具体体现。
此外,我区探索建立高校分类扶持新机制,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突破,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经费总额占全区总数的90%以上;以“易班”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其经验在全国推广;实施中国-东盟留学生“双万人计划”,来桂留学生突破万人,成为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举办广西东盟教育展,建立东盟研究智库,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