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桂林市:以文化立市带动城市发展 文化园区盛开

大文化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开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印象·刘三姐》,令中外观众陶醉,10年来一直保持着“全国文化演出行业观众接待量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市场地位。

阳朔县委宣传部部长黄燕告诉记者,该项目自公演以来,给阳朔及桂林相关产业带来了强大的拉动力。“仅以旅游业为例,阳朔县旅游收入从当初的2.44亿元增加到了当前的60多亿元。”

这一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典范,引发了全国性的实景演出建设热潮。

《印象·刘三姐》最大的亮点是创意。创新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桂林在文化建设中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聚合创意要素,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传播创意文化”为宗旨的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并成为广西重点扶持和培育的节庆活动。

行走在阳朔西街,游客不时会被街边独具特色的画作吸引。这些描绘着桂林山水的水墨画,大多来自临桂县五通镇。作品的作者是一群白天干农活、晚上提笔画画的农民。

“2012年,临桂县入选了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县,很好地带动了农民画产业的发展。”临桂县文化体育局局长赵秋岚说,“一般的画坊一年能创作600多幅作品。除了在桂林本地的旅游景点销售之外,还通过网络卖到北京、广州等地。每幅画定价500元至3000元,好的作品可以卖到两三万元。这些农民画甚至还远销英国、俄罗斯、日本等海外市场。如今,五通农民书画作品产值每年多达两亿多元。”

2013年11月,临桂县“五通农民画引领文化致富模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五通农民画成为推动桂林文化发展、引领群众文化致富的一个品牌。

目前,桂林已形成旅游演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对外文化交流等8大类文化产业,拥有《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五通农民画3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表示,要持续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推动旅游产业从单一的山水观光型向文化、休闲度假等高端产业形态转型升级。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